双壳贝类作为淡水水域底栖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科研工作者利用太湖土著双壳贝类河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野外控制实验,为太湖生态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请回答问题:
(1)常用底栖拖网对河蚬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样方样方法,如发现水底各种贝类中以河蚬出现的频度最高,则可以初步确定其为该群落的 优势种优势种。
(2)如图为科研人员对河蚬影响水体的实验结果,其中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相对数量可用叶绿素a的量来衡量。

①据图1、2可知河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消费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分解者。
②据上图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河蚬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且抑制效果与河蚬的密度成正相关河蚬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且抑制效果与河蚬的密度成正相关。
(3)苦草俗称水韭菜,是本地沉水植物的代表,也是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物种之一,科研人员同时进行了河蚬对苦草生长影响的研究(图3)。
①据图可知,河蚬的存在对苦草的生长有 促进促进作用,结合图1、2分析其原因有 河蚬降低了水体悬浮物及藻类的数量,使水体透光性增强、减少藻类与苦草竞争N、P元素等河蚬降低了水体悬浮物及藻类的数量,使水体透光性增强、减少藻类与苦草竞争N、P元素等。
②选择苦草等本地物种来构建修复水体的植物群落可以防止 因引入外来物种造成潜在的危险因引入外来物种造成潜在的危险发生,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苦草修复水体除了能吸收水体中的N、P元素外,还能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4)我们对生态系统的修复需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结构功能出发,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为干预为辅,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自生自生原理。
【答案】样方;优势种;消费者;分解者;河蚬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且抑制效果与河蚬的密度成正相关;促进;河蚬降低了水体悬浮物及藻类的数量,使水体透光性增强、减少藻类与苦草竞争N、P元素等;因引入外来物种造成潜在的危险;种间关系;自生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1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5引用:3难度:0.9 -
2.以下有关调查某块农田里小蓟草(别称刺儿菜,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4:30:1组卷:7引用:3难度:0.7 -
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8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5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发布:2024/12/31 5:30:3组卷:1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