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stv=st。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45.045.0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 0.50.5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 大于大于(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5)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CC。

s
t
s
t
【答案】v=;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45.0;0.5;大于;C
s
t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086引用:19难度:0.5
相似题
-
1.小红用图1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组装器材时,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合适的坡度,这是为了准确测量 (填物理量名称);
(2)由图1可知,图中AC段的距离为sAC=cm,如果测得小车从A沿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m/s;
(3)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红想到一个测小车在其中BC段的时间方法:将小车放在B点,按下秒表并同时让小车从静止开始下滑,当小车下滑到C点时停止计时。你认为这个方法 (可行、不可行),理由是 ;
(4)通过小红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5)在图2所示图像中,能说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发布:2024/9/22 2:0:8组卷:74引用:1难度:0.7 -
2.如图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应 (填“较小”或“较大”)。
(3)金属片的作用是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开始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5)一次实验中,小红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6)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 s-t图象的大致情况。图2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发布:2024/10/23 12:0:1组卷:36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