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国灯文化ㅤㅤ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当时引发了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ㅤㅤ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ㅤㅤ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ㅤㅤ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枝应为松含量很高的红松。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 1 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100瓦电灯的亮度。
ㅤㅤ⑤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ㅤㅤ⑥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ㅤㅤ⑦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关记行点一盏,而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ㅤㅤ⑧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权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故宫这次举办的上元之夜活动,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1)下列对第②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B
A.灯彩既是观赏灯,又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
B.各地保留灯彩的传统习俗,是形成灯节文化的原因。
C.灯彩作为一种社会风俗,是从民间流行至宫廷之中的。
D.灯彩作为观赏性灯具,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
(2)第⑤段运用了 举例子举例子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3)下列这段文字,应放在 第⑥段和第⑦段第⑥段和第⑦段两段中间,理由是 这段文字写了电灯在刚进入中国之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抵制。文章第⑥段“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正好说明了这一现象。这段文字写了电灯在刚进入中国之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抵制。文章第⑥段“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正好说明了这一现象。
ㅤㅤ据《清稗类钞》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
A.②③
B.③④
C.⑤⑥
D.⑥⑦
(4)围绕“中国灯文化”,请梳理②-⑧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答案】B;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第⑥段和第⑦段;这段文字写了电灯在刚进入中国之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抵制。文章第⑥段“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正好说明了这一现象。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5 21:0:2组卷:110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回答问题。
大脑的“顿悟” ①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泡澡时突然悟出可以用浮力原理,来解决耶罗王提出的鉴定新造金冠是否被掺假的棘手难题。美国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首次通过研究揭示了大脑产生阿基米德式“顿悟”的独特机制。
②在阿基米德喊出“我找到了”之后,科学史上不乏在电光火石的刹那悟出惊世发现的传奇。牛顿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脑袋而想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即是另一经典例子。千百年来,“顿悟”作为人类解决科学和其他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基本得到广泛认可。它具有一些与常规解题方法不同的特征,比如说“顿悟”前常有百思不得其解的阶段;灵感突如其来的时候,自己往往并没有意识到在想问题,事后也无法说清究竟是怎么得到答案的。
③然而,大脑在“顿悟”过程中的工作机制是否与用常规办法解题时不同,在科学上一直不甚清楚。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二者在认知机制上完全一样,差别主要在于人们的主观感受强烈程度上。美国西北大学和德雷克塞尔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以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顿悟”其实和大脑不同寻常的工作方式有关。
④科学家们在网络学术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上介绍,他们让18名研究对象玩一种字谜游戏,内容是找出一个单词,使它能与列出的其他3个不同英文单词搭配,分别重新组合成三个有意义的新词。每名研究对象在解题过程中都需要报告他们经历过的“顿悟”时刻。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技术对研究对象大脑活动和脑电波的监测显示,“顿悟”的出现与大脑右半球颞叶中的前上颞回区域有密切关系。当研究对象“顿悟”出答案时,这一区域活动明显增强,并在“顿悟”前0.3秒左右突然产生出高频脑电波。通过常规方式获得答案的研究对象则没有这些情况出现。
⑤科学家们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顿悟”的产生有赖于大脑神经中枢独特的活动机制,这一机制为大脑“顿悟”时的独特认知过程提供了支持。他们推断,前上颞回区域能促进大脑将看似不相关的信息进行集成,使人们在其中找到早先没有发现的联系,从而“顿悟”出答案。科学家们称,新研究首次表明,大脑独特的计算和神经中枢机制导致了灵感降临的那些“突破性时刻”。
⑥英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莱尔德评论说,新结果是他所见到的有关“顿悟”最具原创性的研究之一。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则认为,新研究结果有助于消除笼罩在人类创造性思维过程之外的神秘色彩。
(1)根据美国西北大学和德雷克塞尔大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谈谈“顿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2)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新研究结果有助于消除笼罩在人类创造性思维过程之外的神秘色彩,你同意吗?为什么?
(3)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发布:2025/1/7 8:0:2组卷:9引用:2难度:0.4 -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征服衰老 叩问永生
邓唯珂 ①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寿命,寿命的长短由什么决定呢?科学却给出了答案——基因。
②基因是由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核中的DNA组成的,是一切生命活动和形态的“核心代码”,指导各个细胞发育的形态,也决定它们什么时候分裂和死亡。生命的一切特征都是基因调控的,寿命也不例外。
③在征服死亡的探索中,端粒是最先进入科学家眼中的目标。端粒是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
④1990年,生物学家凯文•哈里发现端粒与人体衰老有关。第一,细胞愈老,端粒长度愈短;细胞愈年轻,端粒愈长。第二,细胞分裂会使端粒变短,分裂一次,缩短一点,就像铁杆磨损一样,当只剩下一个残根时,细胞分裂一次,其端粒的DNA丢失约30~200bp(碱基对)。与之相反,癌细胞则不会衰老,因为它能不停地表达端粒酶(一种可以延长端粒的蛋白质),从而一直保持自身染色体的完整性。科学家曾把端粒酶转入小鼠体内,结果极大地延长了小鼠的寿命,而且不会导致癌症。可以说,对端粒的研究是人类在抗御衰老的路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⑤除此之外,氧作为一种活跃的化学成分,参与了人体各种化学活动,是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也因为活产生的自由基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抗氧化是预防衰老的重要步骤。自由基或氧化剂会将细胞和组织分解,影响代谢功能,并会引起不同的健康问题。如果能够消除过多的自由基,则能够预防许多自由基导致的老化相关疾病。
⑥仅仅减少代谢,减少氧化损伤只能有限地延长生命。人的一生中,基因随机突变、紫外线、化学物质等都会对细胞造成损伤。2018年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衰老的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比例确实与衰老相关症状相关,如虚弱、低耐力和较慢的行走速度等。研究人员认为,老化细胞像“细胞僵尸”一样赖在人体内。还会分泌一种名为细胞激素(cytokinc)的小蛋白质,损害周围的细胞。该研究还发现,从一些抗癌药中借用的药物组合可以消灭这些衰老细胞,甚至促使年轻细胞发育并替换它们。
(选自《百科知识》2020.11A,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人类征服衰老的主要途径。
(2)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发布:2025/1/12 8:0:1组卷:2引用:2难度:0.4 -
3.阅读《未来的第五大洋》,完成下列各题。
未来的第五大洋
--东非大裂谷
2006年11 月2日,来自英、美、埃塞俄比亚的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观测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非洲大陆将被一分为二,中间将会出现新的大洋,即是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之后的第五大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原来,这里就是纵贯非洲东部、被称为“地球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
从卫星上看,东非大裂谷像一个巨大的“之”字形,从北向南延伸,总长度达到6500公里,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六分之一。中途分岔为东西两支,后又汇合。分叉的中间包围着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大裂谷的东支是主裂谷,北起西亚的约旦谷地,然后经过红海进入非洲北部,由埃塞俄比亚向南一直延伸到肯尼亚、坦桑尼亚,其大部分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最后到达赞比亚河河口入印度洋。西支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穿行,规模较小,长约1700多公里。
实际上,东非大裂谷并不只是局限于东非范围之内,而是地跨中东与东非,所以人们将其称“非洲-阿拉伯大裂谷系统”。
虽然东非大裂谷十分狭长,但它的总面积也大得惊人,总面积约5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整个非洲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海拔很高,在2 000多米以上,主要为东非高原,但是裂谷底部却是平坦的平原,两侧的陡崖峭壁高达几百米至2000米,犹如刀削斧劈一般。如果亲身走进这里,你会很难发现这是一条裂谷带,因为通常来说,峡谷的断面应该都是“V”字形,而东非大裂谷的底部几乎是“U”字形的,也就是说,裂谷的规模较大,底部很宽,两侧是陡崖峭壁,平均宽度为48~65公里,最宽处达200 公里以上,只有从高空才能发现它的整体轮廓。
很多人或许以为,既然是裂谷,应该就是幽暗、深邃、环境恶劣的,其实恰恰相反,在东非大裂谷算得上是非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有山有水,还有众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
这里湖泊众多,约30多个,仿佛一串宝石项链,从北往南连续分布。其中,著名的坦噶尼喀湖,由于它南北长度超过670千米,而东西宽度只有40-80千米,长宽相差悬殊,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除此之外,它还是仅次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这里的平均水深1130米,最深处1470米。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湖泊”--“熔岩湖”,其实它只不过是火山口而已,由于东非大裂谷所处地带地壳运动强烈,火山众多,频繁的、连续的火山喷发常常使得溢出的熔岩在火山口洼地内保持液态,就像一个沸腾的“湖泊”一样,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尼拉贡戈火山,自从1884年以来,它已经至少喷发过20次,所以,尼拉贡戈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危险的火山之一。
但是,并非所有的火山都是危险的。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它原本也是一座火山,山顶山还保留有一个直径约为2公里的火山口,只是历史上没有乞力马扎罗山火山爆发的记录,据当地居民的传说,最近一次爆发大约在距今150至200年以前。如今,这座山峰形成了一座奇特的风景,因为它位于赤道附近,日照充足,但由于它的海拔在5800多米,使得它“一山有四季”,山顶都被冰雪终年覆盖,如果你是一位登山爱好者,登山的一路上便可以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气候条件,实在是令人惊奇。
东非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一般而言,大峡谷都是河流冲刷而成的,可是东非大裂谷这么宽根本不会是河流作用的结果,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是大陆扩张的结果。大约在100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但抬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地壳中的脆弱部分会发生扩张,从而断陷而成为裂谷带。这一作用至今仍在不断进行着。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结果,东非大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为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东非大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而且,肯尼亚的测量机构在东非大裂谷地区进行测量后推断:东非大裂谷的谷底一直在以每年1~2mm的速度下沉。因此,未来的第五大洋将逐渐形成。(文/马志飞,2014年5月16日 科学网)
(1)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
(2)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称为“地球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分为东西两支,地跨中东与东非。
B.东非大裂谷的裂谷规模较大,底部几乎呈“U”字形,而且很平坦。
C.乞力马扎罗山经过火山爆发以后“一山有四季”,成为东非大裂谷的一道亮丽风景。
D.大陆不断扩张,谷底不断下沉,一旦使非洲大陆一分为二,东非大裂谷就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洋了。
(3)根据本文内容,谈谈未来的第五大洋将怎样形成。发布:2025/1/10 8:0:1组卷:6引用:1难度:0.5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