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用何种手法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考点】羁旅思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1引用:1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注】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注】远烧,远方的落日好似燃烧的烈焰。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孤云”“归鸟”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
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滞留异地,思念家乡而长久不得归的惆怅、伤感。
C.尾联写诗人在水边徘徊,望见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给人以顾影自怜的感觉。
D.此诗采用情景分写法,即在每两联中先写景后抒情,构思颇具匠心,耐人寻味。
(2)请从炼字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发布:2025/1/1 3:30:1组卷:18引用:9难度:0.6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发赵屯,得风宿杨林池,是日行二百里
杨万里
动地风来觉地浮,拍天浪起带天流。
舞翻柳树知何喜?拜杀芦花未肯休。
两岸万山如走马,一帆千里送归舟。
出笼病鹤孤飞后,回首金笼始欲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地浮”“天流”,语意夸张,极言风大浪高;而诗人此日能行二百里,也有赖动地强风之力。
B.颈联将“两岸”的“万山”比作奔跑的快马,写出了舟行迅捷,也暗示了诗人返乡途中的愉悦心情。
C.尾联诗人以“病鹤”“金笼”作比,这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意相当。
D.全诗除了颔联、颈联之外,首联也用对仗,且对仗工整,却不见雕琢痕迹,自然清丽,令人叹服。
(2)杨万里创立的“诚斋体”具有活泼自然、通俗浅近、饶有趣味等特点,请分析本诗颔联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发布:2025/1/1 1:0:5组卷:6引用:2难度:0.7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慈恩寺塔
张乔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
列岫①横秦断,长河②极塞空。
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注]①列岫,众多的峰峦,这里指终南山。②长河,指渭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登上慈恩寺塔所见,风从宝塔的窗户涌进时,清凉的水滴在面前落下。
B.颔联写来来往往登塔的人虽不断变化,但云雾缭绕的景色从古到今都依然如故。
C.颈联为远观,终南山峰峦横亘秦中大地,渭水蜿蜒天际,一直流到看不见的关塞。
D.虽无杜甫博大的胸怀,但此诗却于从容悠闲的节奏中流露出文人登高怀远的惆怅。
(2)古人评此诗曰:“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请据此简要分析尾联的意蕴。发布:2025/1/1 3:0:1组卷:9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