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5月1日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1)本文讨论的话题是
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2)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
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
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

(3)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当这些电池的寿命达到设计年限时,便加入到报废的行列。手机废旧电池应放入哪类垃圾桶
C
C

A.可回收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4)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
D
D

A.减少垃圾产生量   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垃圾对土壤无害
(5)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
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
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
(写出两点)。

【答案】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C;D;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6 8:0:9组卷:143引用:5难度:0.4
相似题
  • 1.据统计,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已经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全世界有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每年约有5亿人因水源卫生条件差而生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669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有110个为严重缺水城市,缺水量每年在60亿吨,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以上.
    城市污水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高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所带来的副产品,我国每年排放污水800亿立方米,而且还在不断地增长,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或有效处理有被排入江河湖海,水污染又促使水资源紧缺日益地加剧,形成了恶性循环.--摘自搜狐媒体平台.
    (1)针对上面的资料信息,请提出一个你想探讨的问题.
     

    (2)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很多,世界水日是哪一天?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做到合理用水的?(请写出三点)
     

    发布:2025/1/16 8:0:1组卷:16引用:1难度:0.5
  • 2.相对封闭的温室中,绿色植物受到阳光的照射而生长,昼夜测温室内氧气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6 0:0:1组卷:25引用:6难度:0.7
  •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面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选填“A”、“B”或“C”)。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P点前”、P点”或“P点后”),你的依据是:
     

    发布:2024/12/26 1:0:5组卷:8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