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4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副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在长沙时,接到母亲重病的消息,待赶回去后,母亲已去世两天,毛泽东万分悲痛。毛泽东写了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来悼念母亲。毛泽东在长沙时,接到母亲重病的消息,待赶回去后,母亲已去世两天,毛泽东万分悲痛。毛泽东写了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来悼念母亲。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百感交集:指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在文中是指毛泽东没能赶上母亲去世内心非常愧疚。指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在文中是指毛泽东没能赶上母亲去世内心非常愧疚。
泣不成声:指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在文中指毛泽东对母亲的去世极度悲伤。指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在文中指毛泽东对母亲的去世极度悲伤。
(3)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赶到家里,是因为: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从堂哥送信到毛泽东回家已经过去了三天。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从堂哥送信到毛泽东回家已经过去了三天。
(4)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副挽联,用“ ”画出来。请联系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标题的作用是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标题的作用是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5)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画“ ”。这两处通过详细描写毛泽东的 神态和动作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他的心情。
(6)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人?请举例说明。
从本文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毛泽东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毛泽东接到堂兄送来的母亲病重的信后他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从本文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毛泽东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毛泽东接到堂兄送来的母亲病重的信后他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答案】毛泽东在长沙时,接到母亲重病的消息,待赶回去后,母亲已去世两天,毛泽东万分悲痛。毛泽东写了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来悼念母亲。;指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在文中是指毛泽东没能赶上母亲去世内心非常愧疚。;指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在文中指毛泽东对母亲的去世极度悲伤。;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从堂哥送信到毛泽东回家已经过去了三天。;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标题的作用是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神态和动作;从本文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毛泽东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毛泽东接到堂兄送来的母亲病重的信后他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22 2:30:2组卷:332引用:2难度:0.1
相似题
-
1.忽 略 夕阳 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 ,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 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 。
孩子的母亲见了 走过来 看什么呢
妈妈 看 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 孩子忙母亲拉到花盆前 开心地说 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 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傻瓜 那些瓜苗不要过几天就会死的 根本长不出西瓜 母亲皱了皱眉头 笑着说道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 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选择一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应是
A 照射 光彩 迎候 憧憬 站立
B 斜照 光彩 憧憬 迎候 炫耀
C照射 光芒 沐浴 憧憬 站立
D斜照 光芒 沐浴 憧憬 炫耀
(2)给第三、四、五自然段加上恰当标点符号。
(3)“瞟”的意思是
写出四个含有“看”意思的成语:
(4)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给你买冰淇淋。”
改成转述句:
(5)老师为什么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
(6)你如何理解“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这句话的?
(7)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有对夕阳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8)联系全文的内容说说标题“忽略”有什么含义?发布:2025/3/11 20:30:2组卷:58引用:1难度:0.1 -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题目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5/3/3 5:0:1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对《丁香结》一文的标题理解正确的是( )
发布:2025/3/6 3:30:1组卷:2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