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材料一:某校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内容,小强看到了关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本法所称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
(一)吸烟、饮酒;(二)多次旷课、逃学;(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四)沉迷网络;(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第三十八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
(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
(1)以上法律条款给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带来哪些启示?
材料二:违法犯罪行为常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面对突如其来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否打掉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取决于人们对待违法犯罪行为的态度。小强认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成年人的事情。未成年人生活经验少,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面对不法侵害,未成年人不应当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请你对小强的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1)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小强的观点是错误的。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面对违法犯罪时,青少年要有勇有谋,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其斗争。如设法稳住歹徒,机智地求助他人,记住歹徒的相貌、去向,拨打“110“报警电话等。②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4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