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达到临界状态,重要矿产资源濒临衰竭;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一些资源型城市,由于开采方式和治理落后,诱发了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

(1)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土地肥沃,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
松嫩
平原和
三江
三江
平原。受气候影响,农业耕作制度是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2)2000年,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其目的是
A
A

A.保护湿地
B.保护耕地
C.发展畜牧业
D.植树造林
(3)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中机械工业中心是
沈阳
沈阳
(城市);有我国“汽车工业摇篮”之称的工业城市是
长春
长春
;造船工业城市为
大连
大连

(4)图中两条铁路干线的名称是东西向的
滨州-滨绥
滨州-滨绥
线和南北走向的
哈大
哈大
线。
(5)请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答案】松嫩;三江;一年一熟;A;沈阳;长春;大连;滨州-滨绥;哈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5 16:0:1组卷:29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读“东北三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省的行政中心是
     
    ;B省的名称是
     

     (2)图中a山脉的名称是
     
    ;d河流的名称为
     

    (3)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由于纬度偏高,东北农作物的熟制为
     

    (4)本区石油、钢铁、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因此重工业发达。图中②代表的是我国最著名的
     
    工业基地。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东北地区面临着
     
    枯竭,设备老化,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急待解决。
    (5)东北地区从“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环境危机。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建立一大批自然保护区。图中①所在
     
    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发布:2024/12/16 9:30:1组卷:75引用:1难度:0.5
  • 2.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黑土地上的粮食生产”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读美国中部地区黑土分布示意图与堪萨斯城气候资料图和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分布示意图与哈尔滨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找分布,明差异。美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
     
    流域;黑土地囊括了大部分
     
    带和小麦区,是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被称为美国的“面包篮”。中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
     
    (填地形区名称)。
    (2)知特征,找相似。把下列框图所示的中国和美国黑土分布区的自然特征的相似性补充完整。

     
    、②
     
    、③
     

    (3)析原因,明联系。世界上的黑土地区都是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我国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1/5,黑土地集中连片分布,粮食单产高,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的1/4,调出的商品粮达全国的1/3。因此,东北黑土地又叫东北粮仓,被称为中国粮食的“压舱石”。分析东北黑土地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1点即可)

    发布:2024/12/3 19:0:1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玲玲和贝贝沿京哈线去东北地区考察。如图1为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

    (1)我国黑龙江省隔
     
    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邻。
    (2)图中省会A是
     
    ,连接城市A、B的铁路干线是
     

    (3)玲玲在考察过程中看到几件当地的民族服饰,其中属于满族的是
     


    (4)漠河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城镇。某旅行社制作的“漠河旅游推介卡”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请你从图2文中挑出三处错误。

    错误1:
     
    ;错误2:
     
    ;错误3:
     

    发布:2024/12/9 3:0:1组卷:9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