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图1为其部分反应过程。科研人员对某绿色植物光暗转换中的适应机制开展相关研究,测定绿色植物由暗到亮过程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包括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在提取和分离该植物光合色素的实验中,过滤研磨匀浆最好选用单层 尼龙布尼龙布。
(2)图1反应过程的场所为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与质膜上的蛋白质相比,图中的Cytf、PC和P700等特殊蛋白质可以传递H2O裂解产生的 电子电子并最终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图中ATP合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其作用有 (顺浓度梯度)运输H+、催化ATP的合成(顺浓度梯度)运输H+、催化ATP的合成。
(3)图2结果显示,未开始光照时,CO2吸收速率低于0,这是由于植物细胞进行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释放CO2的结果。0.5min后,CO2吸收速率才迅速升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 暗暗反应过程才被激活。
(4)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了上述时间段中和热能散失比例(是指叶绿体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光反应捕获光能的比例),结果如图3所示。
①图3中0~0.5min之间,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光反应相对速率下降、热能散失比例上升光反应相对速率下降、热能散失比例上升。
②结合图2及光合作用过程推测,0~0.5min之间,光反应相对速率变化原因是 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
③请从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图3中0~2min之间热能散失比例变化的生物学意义:0~0.5min,吸收的光能 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进而可保护光合色素、相关蛋白和叶绿体结构等免受(光)损伤;0.5~2min,吸收的光能 可有效转化为化学能减少热能形式散失比例可有效转化为化学能减少热能形式散失比例,进而有利于积累更多的有机物。
【答案】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尼龙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电子;(顺浓度梯度)运输H+、催化ATP的合成;细胞呼吸;暗;光反应相对速率下降、热能散失比例上升;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有效转化为化学能减少热能形式散失比例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7 8:0:2组卷:14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注:A、B、C为三种化学物质):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物质是5mL的
(2)图中步骤③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
(3)图中步骤④中操作的关键是应注意
(4)色素层析后,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③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发布:2024/12/31 3:0:2组卷:13引用:3难度:0.6 -
2.研究小组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草莓离体试管苗的有关光合特性,结果如表。
叶绿素总含量(mg•g-1) Rubisco总活性(μmol•min-1•g-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0%蔗糖+中光强 2.39 70.92 8.7 1%蔗糖+中光强 2.51 61.05 7.4 3%蔗糖+中光强 2.70 42.61 5.1 1%蔗糖+高光强 2.67 71.20 9.1 1%蔗糖+中光强+ATP 2.93 78.87 11.4 1%蔗糖+中光强+TPT 2.46 47.74 3.4
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草莓叶片中叶绿素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2)制备Rubisco酶液时,草莓叶片经过研磨离心,取
(3)为了提高草莓苗移植的成功率,移植前应该逐步发布:2025/1/16 8:0:1组卷:10引用:1难度:0.7 -
3.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科研人员获得一种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请回答:
(1)提取水稻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加入
(2)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的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当光照强度为n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
(3)如果水稻出现叶绿素a完全缺失的突变,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Ⅱ.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2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2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
(2)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
(3)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发布:2025/1/3 8:0:1组卷:502引用:8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