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煅烧、加入稀盐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研究小组围绕石灰石和二氧化碳进行了以下探究。
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
【实验1】取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喷灯煅烧(如图1所示,杂质煅烧时不发生变化)。
(1)煅烧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Ca(OH)2+CO2═CaCO3↓+H2O。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不能,因为酒精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因为酒精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将煅烧后的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并滴加酚酞,生成的生石灰与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CaO+H2O=Ca(OH)2。
小组同学对酚酞试液变红是否存在其他因素产生了疑问,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2】取少量碳酸钙粉末加入2mL水,振荡,制成碳酸钙悬浊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加热后,溶液红色变浅,经测定pH减小。另一组同学测得在常温下五种混合体系的pH,如表所示。
混合体系 | ①Na2CO3溶液 | ②NaCl溶液 | ③CaCl2溶液 | ④CaCO3悬浊液 |
pH | 11.6 | 7.0 | 7.0 | 10.1 |
AC
AC
(填序号)。A.CaC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CaCO3悬浊液中有少量碳酸钙溶于水,形成碳酸钙的不饱和溶液
C.分析上表各混合体系的pH可知,CaCO3悬浊液使酚酞变红与其结构中的
CO
2
-
3
D.加热时部分碳酸钙发生了分解反应
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
小组同学测定石灰石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下表):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越大,“活性度”越高。
温度 活性度 时间 |
1050℃ | 1100℃ | 1150℃ | 1200℃ | 1250℃ | 1300℃ |
12min | 790 | 836 | 868 | 808 | 454 | 412 |
16min | 793 | 856 | 871 | 845 | 556 | 530 |
20min | 795 | 863 | 873 | 864 | 617 | 623 |
煅烧不同的时间,在1100°C~1200°C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高于其它温度
煅烧不同的时间,在1100°C~1200°C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高于其它温度
。Ⅲ.利用石灰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5)若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制CO2,应选用图2中
bcfg或bdfg
bcfg或bdfg
(选填编号,固定装置忽略)。该装置还能制备的气体是 氢气
氢气
。用图3装置收集CO2时,空气从 a
a
(选填“a”或“b”)端排出,验满方法是 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Ⅳ.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6)在载人航天器中利用Sabatier反应实现回收CO2再生O2,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写出宇航员呼出的CO2与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4H2 2H2O+CH4
催化剂
CO2+4H2 2H2O+CH4
。催化剂
②我国化学工作者对该反应的催化剂及催化效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载人航天器中利用Sabatier反应实现回收CO2再生O2,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这种方法再生O2的最大缺点是需要不断补充
H2
H2
(填化学式)。③调整气体流速研究其对某一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得到CO2的转化率(%)如下:
气流速度/mL•min-1 | 180℃ | 200℃ | 220℃ | 280℃ | 300℃ | 320℃ | 340℃ | 360℃ |
10 | 11.0 | 25.1 | 49.5 | 90.2 | 93.6 | 97.2 | 98.0 | 98.0 |
30 | 4.9 | 11.2 | 28.9 | 68.7 | 72.7 | 79.8 | 82.1 | 84.2 |
40 | 0.2 | 5.2 | 15.3 | 61.2 | 66.2 | 71.2 | 76.6 | 79.0 |
50 | 0.2 | 5.0 | 10.0 | 50.0 | 59.5 | 61.2 | 64.1 | 69.1 |
减小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 气体流速增加,减小了和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气体流速增加,减小了和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④一种新的循环利用方案是用Bosch反应代替Sabatier反应。Bosch反应中CO2和H2生成了C和H2O,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相比Sabatier反应,Bosch反应的优点是
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完全转化到碳中
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完全转化到碳中
。【答案】Ca(OH)2+CO2═CaCO3↓+H2O;不能,因为酒精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O=Ca(OH)2;AC;煅烧不同的时间,在1100°C~1200°C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高于其它温度;bcfg或bdfg;氢气;a;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CO2+4H2 2H2O+CH4;H2;减小;气体流速增加,减小了和催化剂的接触面积;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完全转化到碳中
催化剂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0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如图1为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2)用装置B和E组合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未知浓度的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①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②气体中除了有CO2外,还有氯化氢气体。
经过讨论设计如图2装置进行探究。试管I、试管Ⅱ盛放AgNO3溶液,试管Ⅲ中盛放原瓶中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根据试管I中的
问题讨论:
①试管Ⅱ中AgNO3溶液的作用为
②同学们用F装置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F装置中的药品可选用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发布:2024/12/24 8:0:11组卷:76引用:3难度:0.6 -
2.实验小组研究几种常用胃药的抗酸效果。
【查阅资料】
i.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弱。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正常pH范围为0.9~1.5。
ⅱ.三种胃药的有效成分如下。胃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胃胀气等症状。胃药a 胃药b 胃药c 碳酸氢钠
NaHCO3铝碳酸镁
Al2Mg6(OH)16CO3•4H2O氢氧化铝
Al(OH)3
实验一:验证胃药是否能抗酸
各取25mLpH=1.20的稀盐酸放入三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有效成分质量相同的三种胃药,搅拌120s,观察实验现象并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现象 反应后溶液的pH 胃药a 产生大量气体 6.37 胃药b 产生极少量气体 4.25 胃药c 无气体 1.34
(2)胃药c中的氢氧化铝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由实验一可知三种胃药都能抗酸,依据是
实验二:探究影响胃药抗酸效果的因素
下表所示实验中,均取25mLpH=1.20的稀盐酸,加入胃药,搅拌,用pH传感器测定一定反应时间后溶液的pH(反应后pH越大,抗酸效果越好)。实验编号 胃药种类 有效成分质量/g 反应时间/s 溶液的pH ① 胃药a 0.5 60 6.02 ② 胃药a 0.5 120 6.37 ③ 胃药a 0.5 180 6.54 ④ 胃药b 0.5 60 3.93 ⑤ 胃药b 0.5 120 4.25 ⑥ 胃药b 0.5 180 4.70 ⑦ 胃药c 0.5 60 1.26 ⑧ 胃药c 0.5 120 1.34 ⑨ 胃药c 0.5 180 1.42
(5)由实验二可知,胃药种类对抗酸效果的影响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6)实际应用中,胃药b比胃药a、c使用得更多。结合上述实验,说明胃药b具有的优势是发布:2024/12/25 13:0:1组卷:175引用:2难度:0.5 -
3.寿春中学化学组的同学设计了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良实验,如实验1.当火焰熄灭后发现留有剩余,硫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猜想】
甲同学猜想:硫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
乙同学猜想:硫燃烧后瓶内的二氧化硫(不支持硫的燃烧)浓度过高导致硫熄灭了;
丙同学猜想:甲和乙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甲和乙都有道理;
丁同学猜想:
【设计实验】丁同学设计了实验2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反思】(1)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把少量红磷放在铝制小盒内,然后放入装有细沙的集气瓶,塞紧瓶塞,用放大镜点燃硫,观察现象. 硫燃烧一会儿就熄灭了. 磷燃烧需满足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丁同学的猜想正确. (2)待冷却后,用放大镜聚光加热铝盒内的红磷,观察现象.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的同时产生了
(2)实验1与课本实验相比,实验1的优点是
(3)实验2中细沙的作用是
(4)实验室中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不用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是发布:2024/12/2 8:0:1组卷:3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