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螳螂捕蝉ㅤㅤ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ㅤㅤ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ㅤㅤ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ㅤㅤ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
ㅤㅤ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ㅤㅤ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
ㅤㅤ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ㅤㅤ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ㅤㅤ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ㅤㅤ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ㅤㅤ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 螳螂 黄雀 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ㅤㅤ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他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认真阅读短文,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本文通过记叙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乘虚而入:本文指其他诸侯国趁着空虚攻打吴国。本文指其他诸侯国趁着空虚攻打吴国。
恍然大悟:本文指吴王一下子明白了不能攻打楚国的道理。本文指吴王一下子明白了不能攻打楚国的道理。
(3)给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4)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刘向《说苑•正谏》) 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实际上的意思是:吴王攻打攻打楚国时,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实际上的意思是:吴王攻打攻打楚国时,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5)有人说“少年”是个勇敢的人,有人说他是个智慧的人。结合短文谈谈你的观点。 从“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买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这句话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勇敢的人。从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做法可以看出少年的冷静和智慧。从“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买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这句话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勇敢的人。从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做法可以看出少年的冷静和智慧。
(6)试写出与短文有关的一个八字成语并写出你的主要体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答案】本文通过记叙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本文指其他诸侯国趁着空虚攻打吴国。;本文指吴王一下子明白了不能攻打楚国的道理。;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实际上的意思是:吴王攻打攻打楚国时,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从“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买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这句话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勇敢的人。从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做法可以看出少年的冷静和智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7 8:0:9组卷:22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我会读短文,完成练习。
ㅤㅤ从前,有两个将军,他们一起去买盾牌。做盾牌的人拿起一个盾牌给他们看。
ㅤㅤ站在盾牌左边的将军看了说:“这个金盾牌很好!”
ㅤㅤ站在右边的将军说:“你错了,这是个银盾牌。”
ㅤㅤ这两个将军就这样争论起来。
ㅤㅤ做盾牌的人说:“你们都错了。这个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你们只看一面,怎么能不错呢?”
(1)站在盾牌左边的将军认为是
(2)文中的盾牌是什么样的?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发布:2025/3/13 8:0:2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回答问题。
滥①竽②充数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接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注释:①滥:làn,失实,不真实。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1)根据寓言故事的内容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①齐湣王
②齐宣王
(2)把文中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
(3)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溜走了?
(4)《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
①有真实本领的人才被埋没了。
②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队伍里充数。发布:2025/3/13 7:0:1组卷:51引用:4难度:0.7 -
3.课外阅读。
小河马的本领 森林里大象用鼻子卷木头,小鸟张开嘴巴快乐地歌唱,小猴子用尾巴把自己倒挂在树上,可神气啦!只有小河马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小河马说:“我没有能卷木头的鼻子,没有会唱歌的嘴巴,也没有像钩子一样的尾巴,我到底有什么本领呢?唉,我真没用!”
一天,小兔要到河对岸去采蘑菇,可是它没有办法过河,小河马看见了说:“你坐在我的背上,我背你过河。”小兔坐在小河马的背上,很快就到了河对岸。小兔高兴地说:“谢谢你,小河马,你的本领真大!”小河马很奇怪:“我的本领真的很大吗?”“当然啦!”小兔说。
没过几天,小河马在河边建起了一个“河马摆渡站”,每天
(1)短文分别写了大象、小鸟和小猴子的什么本领?用“ ”在文中画出来。
(2)从短文第1自然段中找出表现小河马不开心的词语写下来。
(3)小河马帮助
(4)结合短文的内容,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句子。发布:2025/3/13 8:0:2组卷:43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