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某班级开展以“可再生能源的创新使用”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ㅤㅤ材料一:
ㅤㅤ①每年地球从太阳接收到的总能量,远远超过人类每年的消耗。如果可以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充分利用,能源问题将不复存在。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为实现子孙后代的梦想,我们要想办法将每一天或许并不稳定的阳光储存起来。
ㅤㅤ②那么,阳光可以被“分解”储存吗?
ㅤㅤ③善于反向思维的科学家找到了新的突破点。既然煤、石油发电是把物质储存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送给千家万户;那不如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储存起来分发给用户。但不管是直接的太阳能还是间接的太阳能,都因不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ㅤㅤ④因此“液态阳光路线”正逐渐发展成型,即将不稳定电能转化为单一的、易于应用的物质,通过现有石油、天然气、煤的分发方式进行分发——发电——输送,即“太阳能——电能——物质——应用”路线。该路线能在严重自然灾害、战争,甚至是地球面临毁灭等极端情况下,依然可以为设备提供能量——用物质而非电网供能。显然,更加持久,更加可靠。
ㅤㅤ⑤目前液态阳光的研究和应用的难题,在于如何高效地把二氧化碳还原为醇类分子。二氧化碳反应活性较弱,但人们可以借助电极在二氧化碳上加上一分子氢气,获得甲酸。甲酸能够提供的能量十分有限,如何进一步从甲酸分子获得甲醇,才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可能的突破路线一方面包括利用催化剂的设计来拔掉氧原子,另一方面则考虑向生命体学习,模拟光合作用等生物过程实现拔氧脱氢的效果。在这些研究当中,人工智能早已发挥作用,从已有的人类知识筛选最佳的催化剂或生物催化路线,合理而又高效。
ㅤㅤ⑥化学家奇思妙想的努力已逐渐把我们推向未来,使我们在面对灾难、战争时才不会在能源层面受制于人。
ㅤㅤ⑦可以说,大力发展液态阳光甲醇经济将是大势所趋。
(摘编自李存璞《在氦闪之前,让我们干了这杯液态阳光》)ㅤㅤ材料二:

ㅤㅤ材料三:
ㅤㅤ以下是《中国电力报》记者对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的采访:
ㅤㅤ记者:液态阳光甲醇燃料的优势在哪里?
ㅤㅤ李灿:甲醇是优良的绿色燃料,可代替汽油;甲醇又是性能优异的储氢材料,可作为氢能的载体,缓解氢能制储运的安全和成本问题。与此同时,甲醇的碳减排潜力极大。如果全部采用液态阳光技术生产,则可吸收上亿吨二氧化碳;如果将可再生资源发电大量转化成甲醇,更有望减排10亿吨级二氧化碳,既能缓解我国石油进口压力,还将对实现低碳排放目标作出直接贡献。
ㅤㅤ记者:您对液态阳光甲醇燃料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ㅤㅤ李灿:我国煤化工发达地区往往光伏资源很丰富,例如陕西榆林、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将光伏发电与二氧化碳资源转化为绿色甲醇,有助于“双碳”目标实现,也符合中央提出的先立后破、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在绿色甲醇燃料方面,现在市场发展很快,已经在船运和国际海运领域启动,国内贵州等地甲醇汽车也将陆续使用绿色甲醇。
ㅤㅤ……建议开通液态阳光甲醇产业建设绿色通道。通过国家绿色金融框架激励机制,绿色金融和财税配套政策,对符合要求、获得绿色甲醇燃料制备名单的企业,优先给予可再生能源资源,开通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建设液态阳光相关项目。
(摘编自《中国电力报》)(1)下列对“液态阳光甲醇”的应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C
A.内蒙古地区库布其沙漠的光伏治沙布局,是“液态阳光甲醇”的理想应用场景。
B.液态阳光甲醇作为绿色能源应用于远洋轮船,可降低污染,保持海洋生态平衡。
C.海南省具备开展液态阳光产业的条件,在形成可复制经验后应推广到全国各地。
D.国家可发展甲醇新能源汽车,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带动绿色甲醇行业的发展。
(2)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3)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液态阳光甲醇的生产原理。
(4)我国发展液态阳光甲醇的有利条件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5)为什么说“大力发展液态阳光甲醇经济将是大势所趋”?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意义层面加以探究。
【答案】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7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导致地球资源的枯竭。
发布:2025/3/12 11:30:13组卷:4引用:2难度:0.0 -
2.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
兰政文 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至于形形色色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了险境之中。举个例子,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
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常将其作为身份尊贵的标志。殊不知,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建议你从生活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房屋装修追求环保;谨慎对待收藏品;住房地址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地方;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饮用;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制品最好先经过放射性物质测定;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等。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六期,有增删)(1)结合选文说说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其实辐射也不可怕,原因是什么?
(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首段连用两个反问句,是为了激发读者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B.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3段中“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第6段中“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中“可能”表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9段开头“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一句,承上总结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启下引出人们不要因此太惧怕,太胆怯。
(3)文章运用第二人称介绍、说明,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并概括一处,分析其作用。
例子:
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说说应对核辐射,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不少于三条)发布:2025/1/27 8:0:8组卷:9引用:1难度:0.5 -
3.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②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③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约有1 000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④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⑤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和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本文的说明内容除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
(2)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3)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字)
培养转基因植物→
(4)简答题。
①请在下边给第③段窄白处补写一句话。
②第④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发布:2025/1/25 8:0:2组卷:1引用:1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