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B
A.拉余同饮 | 味同嚼蜡 |
B.月色入户 | 门当户对 |
C.上下一白 | 一叶知秋 |
D.是日更定 | 是非曲直 |
C
C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着庭院里的积水,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理解:作者眼中的月夜景色,用“空明”一词,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水中藻荇比作竹柏影子,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交错的姿态。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理解:作者因为在大雪接连下了多日,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的早晨,还能遇到和他一样来湖心亭看西湖雪景的同道中人而感到惊喜。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就和他们道别了。
理解:作者“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得不饮。
(3)白描是中国画的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加修饰与渲染烘托。同时,“白描”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就采用了白描的方法描绘景物。你觉得甲、乙两幅图画哪一幅更符合张岱在文中所展现的西湖雪景呢?请写下你的选择,并说说原因。

(4)请从《湖心亭看雪》或《记承天寺夜游》中任选一处作为例子并进行分析,补充文段中的空白,使整个材料的内容充实完整。
文章之精,也易。精雕细刻,反复推敲就是了。难的是如行云流水,精巧而又不露斧凿之痕。这两篇短文都是作者的随手笔记,并不是他们的勠力之作。作者是成“景”在胸之后,将景和情融在一起,于笔端自然地流泻出来而为文的。景不生造,情不做作。正如:
《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描绘了雪日西湖的寂寥与开阔,更显内心的孤独,作者笔下的景物正是内心情感的写照。
《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描绘了雪日西湖的寂寥与开阔,更显内心的孤独,作者笔下的景物正是内心情感的写照。
。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正因为如此,才现其自然之美,也见其功夫之深。
【答案】B;C;《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描绘了雪日西湖的寂寥与开阔,更显内心的孤独,作者笔下的景物正是内心情感的写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5 12:0:1组卷:58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鱼我所欲也》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7引用:4难度:0.7 -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之奈何?”咎犯曰:“战陈②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减)【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后文雍季也是晋国的大臣。②战陈:借指作战。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②不辩礼义
③雍季对曰
④辞咎犯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3)【甲】【乙】两个文段都运用了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3引用:3难度:0.6 -
3.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释: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
B.又何间焉/遂与外人间隔
C.是则可矣/不知木兰是女郎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2)【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