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调,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1】
辛弃疾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2】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注释:【1】这首词作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之际。【2】凤凰衔:古人以“凤凰衔书”谓帝王使者持送诏书。
(1)“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帮助诗人丰富而含蓄地表情达意,根据本词与下面的典故资料,下列对相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D
A.刀剑化耕蚕:
《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到任后见“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含蓄提醒友人到任后鼓励农桑,教化百姓,改变民风。
B.奋髯抵几堂上:
《汉书•朱博传》记载,朱博调任琅琊太守之初,当地官员都称病在家,“博愤髯抵几曰:‘观齐几欲以此为俗邪!’……皆罢斥诸病吏”。
——勉励郑厚卿到任后整顿吏治,赞美其刚强豪放的性格。
C.但使民歌五袴:
《后汉书•廉范传》记载,廉范任蜀郡太守后,撤销禁止夜间劳作以防火灾的旧制,只严令储水防火,百姓作《五袴》歌颂扬他。
——期待友人效法古之良吏,兴利除弊,造福一方百姓。
D.明月影成三: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词人仰望皎洁的明月,触景生情。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B
A.开篇写离别场景,又以“记我旧停骖”怀想自己曾停驻衡阳,语带感慨。
B.“襟以”三句化用“襟三江而带五湖”句意,以动衬静,写出风景之幽美。
C.“看使君”三句承上启下,“定不凡”蕴含着对郑厚卿政事才干的称颂之情。
D.全词融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体现豪放特色。
(3)清人陈廷焯评说:“稼轩词极英雄之气。”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从诗人形象、情感寄托、艺术风格等角度中选择两个,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考点】理解诗词内容.
【答案】D;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7 17:0:2组卷:46引用:4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发布:2025/1/1 4:30:2组卷:5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① 断塘②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注】①张可久:元代散曲家,他仕途失意,作品大多记游怀古。②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1)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断塘”写起,使读者与因西施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给人想象的空间。
B.三、四句由觅西施不得,写到因见柳树积雪引发作者登临姑苏台“萧萧鬓丝”的怅惘。
C.文中提及白居易的诗,意在将自己赏雪的诗文与白诗作比,传达出对“乐天词”的喜爱。
D.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造成的错觉而已,暗示了诗人的失落。
(2)此曲题为“姑苏台赏雪”,但文中无一“雪”字,诗人是如何写“雪”的?发布:2025/1/1 4:30:2组卷:17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⑥杜鹃花:一名映山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杜鹃,一名子规,传说为蜀王杜字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直接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的遗憾寄予眼前的芳丛。
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2)诗歌颔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了杜鹃鸟,杜鹃鸟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发布:2025/1/1 4:0:1组卷:8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