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到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实行垃圾分类是建设“无废城市”的前提和基础。
“无废城市”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包括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丢弃的家庭生活垃圾(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干电池、荧光灯管等危险品)与厨余垃圾、环卫部门道路清扫物及部分建筑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综合利用模式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   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需求的不同,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另外15个城市、地区一并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1)本文讨论的话题是
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2)“无废城市”建设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有
整体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整体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3)参与垃圾堆肥的各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
分解者
。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和资源化利用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和资源化利用

(4)有氧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味主要来自NH3,可利用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填生物名称)将其转化成NO3-,从而去除臭味;生物燃料中的沼气、乙醇来自微生物的
无氧
无氧
呼吸。
(5)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肥料产品与处理前相比总能量
减少
减少
(增加、不变、减少),产品的肥效
增加
增加
(增加、不变、减少)。
(6)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答案】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整体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分解者;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和资源化利用;硝化细菌;无氧;减少;增加;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2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稻鸭共作是一种综合农业技术。鸭子可为水稻除草、控虫、松土、供肥和提供刺激源,稻田为鸭提供充足的水、适量的食物以及劳作、栖息场所,最终获得无公害、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24引用:3难度:0.7
  • 2.如图是某地农民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主要分为两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和CO2,再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将CO2还原成甲烷,甲烷菌也从中获得能量而生长。回答下列问题:
    (1)该系统有效促进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的畅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生态系统较为理想,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体现生态经济的原则是
     

    (2)沼气池中参与发酵的甲烷菌是一种细菌,其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其性状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为什么?
     

    (3)沼气池中参与发酵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应如何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发布:2025/1/7 8:0:2组卷:0引用:1难度:0.7
  • 3.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45引用:10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