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各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A
A.春花秋月何时了 | 了:了结,终止 |
B.雕栏玉砌应犹在 | 犹:如同 |
C.只是朱颜改 | 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 |
D.问君能有几多愁 | 愁:忧虑 |
D
D
A.“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B.“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
(3)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C
A.“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发生的事。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意思是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D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C
C
①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
②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包藏丰富的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旋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
④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贬官谪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⑤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
A.③①②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④⑤②
【答案】A;D;C;D;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注】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注】远烧,远方的落日好似燃烧的烈焰。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孤云”“归鸟”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
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滞留异地,思念家乡而长久不得归的惆怅、伤感。
C.尾联写诗人在水边徘徊,望见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给人以顾影自怜的感觉。
D.此诗采用情景分写法,即在每两联中先写景后抒情,构思颇具匠心,耐人寻味。
(2)请从炼字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发布:2025/1/1 3:30:1组卷:18引用:9难度:0.6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慈恩寺塔
张乔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
列岫①横秦断,长河②极塞空。
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注]①列岫,众多的峰峦,这里指终南山。②长河,指渭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登上慈恩寺塔所见,风从宝塔的窗户涌进时,清凉的水滴在面前落下。
B.颔联写来来往往登塔的人虽不断变化,但云雾缭绕的景色从古到今都依然如故。
C.颈联为远观,终南山峰峦横亘秦中大地,渭水蜿蜒天际,一直流到看不见的关塞。
D.虽无杜甫博大的胸怀,但此诗却于从容悠闲的节奏中流露出文人登高怀远的惆怅。
(2)古人评此诗曰:“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请据此简要分析尾联的意蕴。发布:2025/1/1 3:0:1组卷:9引用:2难度:0.6 -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发赵屯,得风宿杨林池,是日行二百里
杨万里
动地风来觉地浮,拍天浪起带天流。
舞翻柳树知何喜?拜杀芦花未肯休。
两岸万山如走马,一帆千里送归舟。
出笼病鹤孤飞后,回首金笼始欲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地浮”“天流”,语意夸张,极言风大浪高;而诗人此日能行二百里,也有赖动地强风之力。
B.颈联将“两岸”的“万山”比作奔跑的快马,写出了舟行迅捷,也暗示了诗人返乡途中的愉悦心情。
C.尾联诗人以“病鹤”“金笼”作比,这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意相当。
D.全诗除了颔联、颈联之外,首联也用对仗,且对仗工整,却不见雕琢痕迹,自然清丽,令人叹服。
(2)杨万里创立的“诚斋体”具有活泼自然、通俗浅近、饶有趣味等特点,请分析本诗颔联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发布:2025/1/1 1:0:5组卷:6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