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公布:截至2021年12月15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4005.9万剂次。
(1)新冠病毒蛋白有S、N、M、E等多种类型,为寻找有效的抗原来研发新冠疫苗,可分别用 新冠病毒蛋白S、N、M、E新冠病毒蛋白S、N、M、E 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提取免疫血清并注射给模型小鼠,而后用等量的新冠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检测并比较肺部组织中 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含量。
(2)疫苗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抗体,在此过程中疫苗充当了 抗原抗原 的角色。疫苗接种期间可能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过敏现象常出现在第 二二 (填“一”或“二”)次接种疫苗后。
(3)我国研制出某种疫苗,初步实验得知该疫苗总剂量8μg为最佳剂量,为了探究不同接种方案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如表所示。
组别 | A1 | A2 | B1 | B2 | C1 | C2 | D1 | D2 | |
接种试剂剂量(μg/针) | 疫苗 | a | / | 4 | / | 4 | / | 4 | / |
X | / | a | / | 4 | / | 4 | / | 4 | |
第一针接种时间 | 第0天 | ||||||||
第二针接种时间 | 不接种 | 第14天 | 第21天 | 第28天 | |||||
相应抗体相对含量 | 14.7 | 0 | 169.5 | 0 | 282.7 | 0 | 218.0 | 0 |
从表中可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有
是否接种第二针(接种次数)、是否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
是否接种第二针(接种次数)、是否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
。表中试剂X是 生理盐水(不含疫苗的试剂)
生理盐水(不含疫苗的试剂)
,a的剂量应该为 8
8
μg。(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①疫苗两次接种组的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一次接种组,原因是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大量抗体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大量抗体
。②疫苗两次接种时间间隔
21
21
天的效果最好,间隔时间过短影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 间隔时间太短,导致第二次注射的疫苗被初次免疫反应后残留的抗体结合并清除
间隔时间太短,导致第二次注射的疫苗被初次免疫反应后残留的抗体结合并清除
。【考点】免疫学的应用.
【答案】新冠病毒蛋白S、N、M、E;新冠病毒;抗原;二;是否接种第二针(接种次数)、是否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生理盐水(不含疫苗的试剂);8;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大量抗体;21;间隔时间太短,导致第二次注射的疫苗被初次免疫反应后残留的抗体结合并清除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8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目前我国规定儿童在出生后24h内需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免疫结核病),儿童在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5引用:3难度:0.7 -
2.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已有一段时间,各国在防止病毒传播、扩散的同时,都在努力加快疫苗研发进度;到目前为止,已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使用阶段。如图是部分疫苗制备的流程,结合图回答有关问题。
(1)灭活疫苗方案具有技术方案简单、成熟度高、研发快速的优点,但作用效果低,即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经过灭活减毒处理后注入人体刺激其产生
(2)若制备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首先需要在
(3)核酸疫苗,也称基因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的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制备更加简易,更加安全,使用更加方便。下面是制作关于2019-nCoV的RNA疫苗的简化过程:扩增该病毒的某种基因→插入病毒复制子中→病毒自我复制并提取mRNA→混入载体(如脂质体)中。而DNA疫苗的制备方法为将2019-nCoV的基因插入基因表达载体,并提取质粒使用。在扩增该病毒的某种基因时,可用
(4)新冠疫苗制备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起不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原因是发布:2024/12/31 5:0:5组卷:4引用:2难度:0.6 -
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5:30:3组卷:2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