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等于吸收总量,达到“零排放”。为此,某科学兴趣小组经过“前期调查、原理选择、药量测算和装置设计”等环节,制定了二氧化碳吸收方案。

【前期调查】为分析自然界中碳排放与吸收的主要途径,小组成员经调查绘制了自然界部分碳循环示意图。
【原理选择】小组成员经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利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思路(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药量测算】考虑操作的便捷性、可行性,设定一次性至少吸收二氧化碳4.4千克,并计算了装载氢氧化钠的质量。
(1)图乙A过程文字表达式是 二氧化碳+水光照叶绿体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光照叶绿体有机物+氧气,小科认为图丙的c点是一天中南瓜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点,对此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科的说法是错误的;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点应该是傍晚,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图中的b点小科的说法是错误的;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点应该是傍晚,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图中的b点。
(2)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BB。
A.碳一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一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3)新型节能夜跑灯可以有效缓解碳排放问题,夜跑灯将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于灯泡构成闭合回路,磁体在水管中自由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持续发光,其间的能量转换是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与热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与热能。
光照
叶绿体
光照
叶绿体
【答案】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小科的说法是错误的;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点应该是傍晚,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图中的b点;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与热能
光照
叶绿体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11 8:0:9组卷:75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发布:2024/12/18 2:0:2组卷:44引用:2难度:0.5 -
2.2009年11月,在我国江西南昌举办了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成甲烷(CH4)、甲醇(CH3OH)、甲酸(CH3COOH)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属于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社会用电需求;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4)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发布:2024/12/20 0:30:1组卷:5引用:1难度:0.5 -
3.如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 15:0:1组卷:29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