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8%的序列来自病毒,据推算,这是我们的灵长类祖先在数百万年前遭受病毒感染留下的“后遗症”。
(1)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通常会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些变化信号,在 辅助性T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成 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前者可以 识别、接触、裂解识别、接触、裂解靶细胞。偶然的情况下,当病毒感染的是生殖细胞,插入细胞基因组的病毒基因会传给子代,即成为“内源性病毒(ERV)”。研究发现,ERV中的一些基因(如抑制素基因)可使细胞具有抵抗其他病毒侵染的能力。
(2)为探究抑制素对人体细胞抗病毒能力的作用,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选取易感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分别转入空载体、抑制素基因、RDR-env基因(表达产物可抗RDR病毒),检测细胞的抗RDR病毒能力。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表明 抑制素使易感细胞获得抗RDR 病毒的能力抑制素使易感细胞获得抗RDR 病毒的能力。

(3)研究人员选取另一种细胞—胎盘干细胞(抑制素表达量高)进行实验。实验组将一段特定RNA片段转入胎盘干细胞,通过特异性结合抑制素mRNA使其降解,从而下调抑制素的表达;对照组应转入 无关的RNA片段无关的RNA片段,检测两组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细胞变得易感染。在实验组处理的基础上再 转入抑制素基因转入抑制素基因可进行进一步验证。预期实验结果为 胎盘干细胞重新获得抗病毒的能力胎盘干细胞重新获得抗病毒的能力。
(4)图2是抑制素协助人细胞抵抗RDR病毒的可能分子机制,请用文字进行描述。
机制1:人体细胞转录、翻译成抑制素,分泌到细胞外之后,与细胞膜上的AST2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阻止了病毒RDR进入细胞人体细胞转录、翻译成抑制素,分泌到细胞外之后,与细胞膜上的AST2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阻止了病毒RDR进入细胞。
机制2:抑制素基因转录翻译成抑制素,在胞内与ASCT2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一起转移至细胞膜,阻止RDR病毒进入细胞。
【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答案】辅助性T;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接触、裂解;抑制素使易感细胞获得抗RDR 病毒的能力;无关的RNA片段;转入抑制素基因;胎盘干细胞重新获得抗病毒的能力;人体细胞转录、翻译成抑制素,分泌到细胞外之后,与细胞膜上的AST2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阻止了病毒RDR进入细胞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3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退伍军人杆菌”是一类在侵入人体后大部分时间停留在人体细胞内(特别是吞噬细胞),并繁殖的病原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3 8:0:1组卷:1引用:2难度:0.7 -
2.新型冠状病毒曾被称为“类SARS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出现的症状类似非典,感染者会出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伴有发热、咳嗽、气短及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都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因此叫做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此时就需要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起作用,该道防线的特点是
(3)人体呼吸中枢位于发布:2025/1/10 8:0:1组卷:4引用:1难度:0.6 -
3.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新型冠状病毒曾被称为“类SARS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出现的症状类似非典,感染者会出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伴有发热、咳嗽、气短及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都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因此叫做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
(3)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
(4)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
(5)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的发布:2025/1/10 8:0:1组卷:11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