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宁夏西海固,被当地的极端贫困所震撼,下决心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提议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吊庄”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荒漠地,建设新家园,并亲自命名为:闽宁村。当时的移民地“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砾满地跑”,移民群众一起建房子、平土地,引黄河水,通水通电。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强力推动下,福建省把闽宁镇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累计援助资金近3亿元,援建了闽宁中学、闽宁角美小学,先后有38名优秀干部、牧师和专家到闽宁镇挂职支教支农;每年安排上百名镇、村两级优秀干部、致富带头人到福建各地考察学习。
(1)依据材料一,从起因和目标两方面,概括出建设“闽宁村”的必要性。
材料二 经过20多年不懈奋斗,最初8000多人的闽宁村发展成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1元。在闽宁对口帮扶下,闽宁镇立足自然禀赋,形成了以酿酒葡萄、设施园艺、肉牛养殖为主的产业格局,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问题。“十三五”期间,闽宁镇新增绿化面积11270亩,绿化覆盖率达3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
(2)据材料二,指出闽宁镇在其发展中践行了哪些发展理念?(答出两点即可)他们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促进社会进步的途径。
【考点】共同富裕.
【答案】(1)是促进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改善西海固百姓生存环境的需要;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使当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的需要;是激发当地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发展当地经济、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或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发展教育,提高当地人口素质的需要。
(2)共享、创新、绿色的新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坚持改革开放。
(2)共享、创新、绿色的新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坚持改革开放。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1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一奇迹的取得( )
发布:2024/12/27 20:30:4组卷:1引用:2难度:0.8 -
2.习近平精准智藏的“习式语言”,深受民众喜爱。下列语言与呈现的观点一致的是( )
序号 “习式语言” 体现的观点 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科教兴国 ②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改革创新 ③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依法治国 ④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共享发展 发布:2024/12/27 22:30:1组卷:7引用:3难度:0.7 -
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决定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样做有利于( )
发布:2024/12/16 9:0:1组卷:56引用:1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