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如图为黄河流域部分区域图。

(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2)指出甲、乙、丙三地黄土层的厚薄的排序,并从黄土来源、地势高低、雨水冲刷三个角度分析其成因。
(3)分析该地区黄土覆盖对煤炭开采的影响。
(4)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
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保护植被。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引用:3难度:0.2
相似题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简图。
材料二: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以南,是中国内流水系中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一度超过1200多平方公里,湖水透明度达2.2米左右,湖区7月平均气温为26℃,1月平均气温为-10℃,20世纪50年代,博斯腾湖鱼类较少,60年代从长江流域与新疆阿勒泰地区引进大量鱼苗后,现已成为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材料三: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制约鱼类资源的数量。该湖西北芦苇(水生植物)高大茂密,落叶进入湖中。沙漠与湖泊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每年博斯腾湖冬捕活动从1月中旬持续到春节前后。一支冬捕队在湖泊南部捕捞收获甚微,而在湖泊西北部收获颇丰。
材料四:由于连年注入湖区的水量不断减少,湖周围湿地大量消亡,博斯腾湖逐渐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湖,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新疆大头鱼在内的6种鱼类已在博斯腾湖绝迹。
(1)分析博斯腾湖能成为新疆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冬捕队在博斯腾湖西北捕捞量大,而在南部捕捞量极少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博斯腾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发布:2024/12/14 13:30:1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3月,美国密西西比河遭遇罕见的冬季洪水,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不少站点都出现中度到重度的洪水灾情,成为历史上的第三大洪峰。受河流上游洪水影响,图中分洪闸被启用,有意将干流洪水引入图中分洪区,保护下游城市的安全。同时,为了防洪,所在国在沿海地区修建了大量运河、在河流干流上修筑了防洪堤坝及在河流入海河道修建了河口导沙堤。如图为世界某河口三角洲水系分布图。
(1)根据材料简述分洪区建设的主要条件。
(2)图中分洪闸选择在河流的凹岸的顶端,说明其主要作用。
(3)说明图示三角洲向海洋延伸较广的原因。发布:2024/12/11 22:0:2组卷:5引用:1难度:0.3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月,某热带生物爱好者小前往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区域内中低山、河流相间分布连续几天的雷雨后,天刚放晴,走在枝繁叶茂的雨林中,倒伏的腐木上常可以发现大型真菌,它们的春天”到来了…等太阳落入远方层叠的山峦下时,纳板河河谷升起一股雾气,弥浸在山林间。
(1)推测该热带生物爱好者去纳板河的可能月份,并说明大型真菌“春天到来的原因。
(2)说明纳板河河谷雾气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3)纳板河流域分布着约400多种大型真菌,被誉为“大型真菌王国”,分析纳板河流域大型真菌丰富的原因,
(4)从以下两小问中任意选择一问作答。
①随着橡胶林的大面积种植,纳板河流域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影响.你是否赞同在该区域发展橡胶种并说明理由。
②纳板河流域是唯一一个没有把当地居民搬迁出来,按“人与生物圈”理念设计的自然保护区.试分析该保护区的生态意义。发布:2024/12/31 15:0:1组卷:3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