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学法用法彰显法治精神
第2组同学,周末参加了法治宣传讲座,对2022年6月5日开始实施的《噪声污染防治法》有了进一步了解。本法已于2022年6月5日施行。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该法对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广场舞噪声、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
组员小明分享了周末的“烦心事”,正要午睡,楼上持续响起了震天响的电钻声。他敲开了邻居家的门,责问道:“喂喂,老头,你什么素质!吵死了!”邻居瞥了他一眼就关上了门,电钻声又响了。“唉,算我倒霉!”小明无奈离去。
(1)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给出哪些具体建议,来妥善处理这件“烦心事”?
(2)组员小亮认为: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就能解决噪声扰民问题。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好“噪音扰民”的问题?
【答案】(1)首先,与侵权人进行文明协商,做到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如果协商不成,可通过调解组织或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如果还得不到解决,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2)观点错误。整治噪音扰民这一违法行为,需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违反法律的行为,同时还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①噪音扰民者应该珍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树立道德和法治意识,提升公德意识和自身素质。③制造声音者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所,控制音响音量,遵守相关场所管理规定。
(2)观点错误。整治噪音扰民这一违法行为,需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违反法律的行为,同时还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①噪音扰民者应该珍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树立道德和法治意识,提升公德意识和自身素质。③制造声音者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所,控制音响音量,遵守相关场所管理规定。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30 8:0:9组卷:20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判断说理。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漫画中小孩的说法。
判断:
理由:
(2)小闽说:“权利是橄榄球,我要抢到手;义务是足球,我要踢得远。”
判断:
理由:发布:2024/12/28 0:0:1组卷:18引用:2难度:0.5 -
2.阅读如图漫画。漫画启示我们( )
发布:2024/12/28 4:0:1组卷:15引用:2难度:0.6 -
3.某居民小区,夜深人静时,从3号楼1单元11楼小洪家传出的音乐声格外刺耳,搅得旧邻不安,住在对门的小宋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出现了下面漫画中一幕。
(1)小洪的做法正确吗?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请你给小宋出个主意,解决他遇到的麻烦
(3)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发布:2024/12/27 23:30:1组卷:20引用:5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