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古人炼铁、炼铜和炼锌的场景。

(1)图1炼铁中,古人将木炭与铁矿“石堆入炉内,并鼓入空气”,利用生成的CO将铁矿石中的Fe2O3转化为铁单质。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2)图1炼铁中,为了保持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的原因是
提供充足的氧气,使木炭充分燃烧
提供充足的氧气,使木炭充分燃烧

(3)图2炼铜中,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可化为铜”(胆矾为硫酸铜晶体),由CuSO4与铁釜反应转化为Cu的反应原理为
Fe+CuSO4=Cu+FeSO4
Fe+CuSO4=Cu+FeSO4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图3炼锌中,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把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和煤炭一并装入炼锌罐中,泥封,“其底铺薪,发火殿红”、“冷定毁罐取出”。泥罐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反应一:ZnCO3
高温
ZnO+CO2
反应二:C+CO2
高温
2CO
反应三:ZnO+CO
高温
Zn(气态)+CO2
①用泥罐密封是炼锌的关键,请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原因:
防止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高温下发生爆炸,同时可以防止反应生成的锌重新被氧化
防止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高温下发生爆炸,同时可以防止反应生成的锌重新被氧化

②镀锌板可防止铁腐蚀,原理是隔绝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和水
氧气和水
接触,写出另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刷漆(合理即可)
刷漆(合理即可)

【答案】Fe2O3+3CO
高温
2Fe+3CO2;提供充足的氧气,使木炭充分燃烧;Fe+CuSO4=Cu+FeSO4;防止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高温下发生爆炸,同时可以防止反应生成的锌重新被氧化;氧气和水;刷漆(合理即可)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3 12:26:7组卷:65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天工开物》中描述了系统、连续的炼铁炼钢过程,利用煤炭炼铁,从炼铁炉流出的生铁水,直接流进炒铁炉里炒成熟铁,从而减少了再熔化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5 12:0:1组卷:281引用:4难度:0.9
  • 2.在钢铁工业推进碳减排、碳捕集的过程中,化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1)“焦炭炼钢”是先将铁精矿(Fe2O3)和焦炭同时加入高炉,鼓入热空气,充分反应后得到生铁,再将生铁转移至炼钢炉中炼制得钢。
    ①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
     
    夺取了Fe2O3里的氧将铁还原出来。
    ②某钢铁厂每年需要向高炉中加入120万吨的焦炭,若加入的焦炭全部转化为CO2,则该钢铁厂每年排放CO2的质量为
     
    万吨。
    (2)为了实现CO2的捕集利用,我国研制出一种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含Na-Fe3O4),能将CO2转化为汽油,转化步骤如下:
    CO2
    H
    2
    步骤
    CO
    H
    2
    步骤
    (CH2n
    步骤
    汽油
    ①步骤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另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所得汽油中含有C、H两种元素
    b.NaFe3O4中O为-2价,Fe为+3价
    c.上述转化不仅有利于CO2减排,还可以减轻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3)一种以“氢能炼钢”替代“焦炭炼钢”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高温下,用H2炼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跟“焦炭炼钢”工艺相比,“氢能炼钢”的主要优点有
     

    ③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说明向炼钢炉中加入废钢的目的:
     

    发布:2024/12/25 15:30:1组卷:406引用:5难度:0.6
  • 3.从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1)上述三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发布:2024/12/25 13:0:1组卷:31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