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西双版纳地区共有228-279头亚洲象,但它们分部于5个互不相连通的地区。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亚洲象北迁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群落,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 水平水平结构。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 次生次生演替。
(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原因是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玉米地的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低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玉米地的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低。
(4)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与北方苔原相比,热带雨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 热带雨林温度高,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少热带雨林温度高,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少。
(5)目前亚洲象的栖息地之间处于隔离状态,为了防止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使象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建立 生态走廊生态走廊是有效的恢复亚洲象种群的措施。在恢复亚洲象栖息地的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问题,从上述的角度看,该过程符合生态工程的 整体整体原理。
【答案】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群落的物种组成;水平;次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玉米地的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低;热带雨林温度高,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少;生态走廊;整体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引用:2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