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毕节、贵阳等地,深入农村、社区、超市等考察调研,在春节前夕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慰问。考察行程中,有许多细节耐人寻味,蕴含深意。
细节1 首站乌江谈“底线”。乌江曾一度被当地一些群众称为“污江”。近年来,经过“铁腕”治污,乌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1)乌江之变说明贵州坚持什么基本国策?
细节2 化屋村中嘱“巩固”。化屋村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旅游业,实现了贫困人口清零。在村民家中,习近平不忘叮嘱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细节3 扶贫车间赞“绣花”。化屋村以苗族为主,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扶贫车间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他热情地称赞道。
(3)我们是黔东南人,请你也写出能代表黔东南主要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细节4 生鲜超市推“特色”。在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他仔细察看商品价格,了解当地“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供应保障情况。
(4)总书记心系“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说明什么?
细节5 金元社区话“基础”。在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习近平再次强调,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5)“抓好基层治理”体现我国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细节6 察看“天眼”讲“重器”。习近平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现场。习近平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
(6)除了“中国天眼”,请你列举我国能够处于世界前列的尖端科技。

【答案】(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旅游业;防止因病、因灾返贫;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
(3)苗族飞歌、锦鸡舞、反排木鼓舞等。
(4)心系人民,关注民生;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等。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复兴号高铁、海水稻等引领世界发展;北斗导航、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等正在进入世界前列;探月工程取得新进展;港珠澳大桥包揽多项“世界之最”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0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阅读材料,运用所学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绿色已成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随着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传统产业加快升级、金融改革持续推进,我国的绿色转型正迈向纵深发展。
    材料二:2022年11月9日至11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此次峰会致贺信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提出了推动网络治理规则变革,打造公正合理的世界网络治理规则。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指出,中国政府对网络法治建设高度重视,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深入整治突出问题,盛荣华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快网络立法步伐,完善网络法治体系;二是加大网络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网络秩序;三是强化网络法治宣传,助力营造清朗网络;四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建共享法治未来。
    (1)材料一体现我国在发展中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及发展理念?
    (2)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分析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相关知识,探究如何厉行法治,走中国特色网络法治之道?(至少写出三点)

    发布:2024/12/28 1:0:5组卷:22引用:3难度:0.4
  • 2.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在历史上,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riben、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韩国、葡萄牙等多个国家举办过世博会。随着我国国力的迅速增长,在国际社会中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1999年12月,中国政府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2002年,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投票表决2010年世博会举办国,我国以绝对优势获得举办权。
    (1)成功举办世博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世博会志愿者,从现在开始应做好哪些准备?

    发布:2024/12/28 2:0:1组卷:7引用:3难度:0.3
  • 3.“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已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  )
    ①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②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需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④必然延缓经济发展的速度

    发布:2024/12/16 16:30:6组卷:106引用:10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