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如图1是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材料2:“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如图2是享誉全球的里下河兴化“垛田”景观,于2014年4月正式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垛田地区“三分土地七分水”,垛上种植,水中各种淡水鱼虾聚集,是我国湖荡沼泽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
(1)描述图示区域海岸的特点,说明其形成原因。
(2)分析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3)图中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说明从此调水的优缺点。
(4)简述“垛田”农业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考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属性;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我国重要的跨区域调配举措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农业生产与区域的相互影响;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南水北调”工程;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1)海岸线平直,滩涂广阔平坦(以泥质海岸为主)。众多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河口淤积,形成平直的泥质海岸。
(2)雨季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地势低洼,地表径流在此汇集;四周地势高,地表径流难以排出。
(3)优点:可调水量多:可利用京杭运河和湖泊天然水域,工程量小。缺点:水质较差;不能自流,需要动力抽水。
(4)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田上种植农作物、水中发展养殖业),提高经济效益;利用垛田特色景观(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垛田”综合生态系统,抗洪涝、干旱能力提升。
(2)雨季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地势低洼,地表径流在此汇集;四周地势高,地表径流难以排出。
(3)优点:可调水量多:可利用京杭运河和湖泊天然水域,工程量小。缺点:水质较差;不能自流,需要动力抽水。
(4)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田上种植农作物、水中发展养殖业),提高经济效益;利用垛田特色景观(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垛田”综合生态系统,抗洪涝、干旱能力提升。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26 1:30:1组卷:13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成语“蜀犬吠日”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意是蜀地多阴雨,偶尔出太阳,犬吠不止。如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完成5~7题。
太阳能资源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清洁能源
④矿产能源发布:2024/12/31 15:30:1组卷:7引用:1难度:0.8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图中的“三江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河谷两侧是壮观的雪山冰川、静立的原始森林,以及散落在保护区内的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川湖。“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重要宝库。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成因。
(2)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3)说明如何依托生物多样性,实现“三江并流”地区脱贫致富。发布:2024/12/31 17:30:2组卷:3引用:1难度:0.2 -
3.如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
①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②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
③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少
④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发布:2024/12/31 14:30:1组卷:1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