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究学习。

资料: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②KClO3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的固体残留率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1)由图2可知,KClO3分解温度高于高于(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图2中A→B段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温度升高,试管中气压增大,部分空气排出温度升高,试管中气压增大,部分空气排出。
(3)分析图3可知,对KClO3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纳米二氧化锰纳米二氧化锰。
(4)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请完成填表。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气密性良好)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没有 明显现象 明显现象 |
Ⅲ | 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 右 右 (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 |
加热左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 加热左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
|
Ⅳ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
|

(5)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因为还需要证明
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6)将29.4g 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5中m的值应为
19.8
19.8
g。【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答案】高于;温度升高,试管中气压增大,部分空气排出;纳米二氧化锰;明显现象;右;加热左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19.8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40引用:5难度:0.4
相似题
-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5 11:0:2组卷:65引用:3难度:0.5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发布:2024/12/25 11:30:2组卷:15引用:2难度:0.7 -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年2月18日入夜,经过千余名人工增雨作业人员的奋力鏖战,天人戮力,一场久违的大雪降临河北大地,给这方焦渴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其原理就是使用催化剂使云中的小水滴相互凝结,形成降雨(雪).目前,人工增雨使用的催化剂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大量产生凝结核或凝华核的碘化银等成核剂;碘化银(AgI)在高温下瞬间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I2)形成人工冰核使水汽凝聚形成冰晶.第二类是可以使云中的水分形成大量冰晶的干冰、液氮等制冷剂.第三类是可以吸附云中水分变成较大水滴的盐粒等吸湿剂.
(1)下面关于这些催化剂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干冰是氧化物
B.液氮是绿色增雨剂对环境无污染
C.在增雨过程中液氮和干冰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液氮是一种溶液,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
(2)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干冰和液氮可以使云中的水分形成大量冰晶的原理是发布:2025/1/4 8:0:1组卷:8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