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将CO2转化为甲烷或甲醇有助于碳中和的实现。
(1)科学家们经过探索实践,建立了如图所示的CO2新循环体系:
根据上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B。
A.化学变化中质量和能量都是守恒的
B.CO2和H2生成甲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为100%
C.将CO2还原为甲醇能有效促进“碳中和”
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2)在容积为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 | 0min | 3min | 6min | 9min | 12min |
n(CH3OH)/mol | 0 | 0.50 | 0.65 | 0.75 | 0.75 |
n(CO2)/mol | 1 | 0.50 | 0.35 | a | 0.25 |
BD
BD
。A.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不再进行
B.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改变条件,CO2可以100%转化为CH3OH
D.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②a=
0.25
0.25
;3~6min内,v(CO2)=0.025mol•L-1•min-1
0.025mol•L-1•min-1
。③第3min时v正(CH3OH)
>
>
(填“>”“<”或“=”)第9min时v逆(CH3OH)。(3)某种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通入甲烷的一极为电源的
负
负
极,该电极反应式 CH4-8e-+10OH-=+7H2O
CO
2
-
3
CH4-8e-+10OH-=+7H2O
。当电路中累计有2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在标准状况下) CO
2
-
3
11.2
11.2
L。【答案】B;BD;0.25;0.025mol•L-1•min-1;>;负;CH4-8e-+10OH-=+7H2O;11.2
CO
2
-
3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0 5:30:2组卷:27引用:2难度:0.9 -
2.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装置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中不含( )
发布:2024/12/30 4:0:1组卷:331引用:16难度:0.9 -
3.工业上常用微生物法、吸收法、电解法、还原法等消除硫、氮等引起的污染。
(1)微生物法脱硫
富含有机物的弱酸性废水在SBR细菌作用下产生CH3COOH、H2等物质,可将废水中还原为H2S,同时用N2或CO2将H2S从水中吹出,再用碱液吸收。SO2-4
①的空间构型为SO2-4
②CH3COOH与在SBR细菌作用下生成CO2和H2S的离子方程式为SO2-4
③将H2S从水中吹出时,用CO2比N2效果更好,其原因是
(2)吸收法脱硫
烟气中的SO2可以用“亚硫酸铵吸收法”处理,发生的反应为(NH4)2SO3+SO2+H2O═2NH4HSO3,测得25℃时溶液pH与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b点时溶液pH=7,则n():n(NH+4)=HSO-3
(3)电解法脱硫
用NaOH吸收后SO2,所得NaHSO3溶液经电解后可制取Na2S2O4溶液,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电解时每有1molS2生成有O2-4
(4)还原法脱氮
用催化剂协同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体中。其催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如图-3所示。NO-3
①该反应机理中生成N2的过程可描述为
②过程中去除率及N2生成率如图-4所示,为有效降低水体中氮元素的含量,宜调整水体pH为4.2,当pH<4.2时,随pH减小,N2生成率逐渐降低的原因是NO-3发布:2024/12/30 5:30:2组卷:40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