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老宅在消逝林希颖ㅤㅤ时值八月,隔了半年我终于回到家乡,兴致勃勃地拉着母亲回乡下转转。见我回来,外婆也喜上眉梢,说是要去把田里能吃的作物都摘一份给我。我说我想吃笋。
ㅤ“大夏天的,哪有笋啊!”妈妈说,“别给你外婆添麻烦了”。
ㅤㅤ但外婆总有办法。“可以去老宅旁边的竹林看看,仔细找找说不定还有春天剩下的”。
ㅤㅤ我们拎个红色塑料篮子就出发了,锄头不用带,老宅里还存着把比我年纪还大的呢。从外婆现在住的地方出发,沿着水泥路往里走,穿过两片农田和一条河,两边的小山夹道欢迎。再沿着青石板路往山的方向走上一百米,就可以看见老宅了。
ㅤㅤ老宅被一片浓浓的绿色环绕,最前面是一片小竹林,据说是太爷爷年轻时候栽的。印象中每年春冬两季,家里都会吃这片竹林长出的笋。屋子的前院里还有阿太嫁过来后栽的两棵柚子树,这两棵树和栽树人一样,脾气火辣,结出来的果子味苦而涩,少有人能接受。屋侧边是棵芭蕉树,从来没有结过果子,却气势磅礴。
ㅤㅤ我们去老宅里拿出锄头,阿太去世后,这间老宅就再无人住过。打开门,腐朽的木门发出呻吟,像是睡着的耄耋老人被吵醒。虽然没有人住,但屋里被收拾得很干净,灶台上,一条用竹筒做的日式水勺架在铁锅上。一瞬间,我以为阿太还住在这间老宅里,只是出门喂鸡去了。
ㅤㅤ果然母亲是对的,我们只找到三只巴掌大小的笋。来不及思考要不要去别的地方再找找,头顶响起了滚滚雷声,黄豆大小的雨点就开始往下砸,砸在竹叶上,形成一颗颗饱满的水晶球。
ㅤㅤ我们赶紧跑回老宅避雨,我们就是在这时碰到那位老伯的。
ㅤㅤ老伯戴着一顶工地用的亮黄色安全帽,衬得皮肤黝黑,满是褶子,像生长了百年的古树树皮。他看见我们,朝我们笑笑:“这里是你们的家?”
ㅤㅤ“进来坐坐吧,这雨估计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外婆说。
ㅤㅤ“不了不了,工友回去拿雨衣了,应该很快回来”。老伯说。
ㅤㅤ 我们问起他们在这边做什么,老伯告诉我们,他们在老宅后的山上做测绘。
ㅤㅤ“这里以后要通一条铁路,山里都要挖隧道。”他指指老宅和附近的一些屋子。“这一片的老房子,估计都要推掉”。
ㅤㅤ我心里一惊,低头看看脚下,想象站着的地方变成铁轨,但总觉得画面有些违和。铁路——充满工业时代气息的事物,和这桃花源般的景致放在一起,就像是在凡•高的油画里出现了吐着黑色烟尘的工厂大烟囱。
ㅤㅤ“什么时候的事”?
ㅤㅤ“造到这里估计得要个五六年吧”。
ㅤㅤ话到这里就沉默了,我们回到屋里头等雨停。我随处走走,看见阿太和太爷爷的照片挂在厅堂的上方。太爷爷在我有记忆之前就去世了,我完全记不得他的模样,只能从照片上模模糊糊看出一点和外公神似的轮廓。阿太是两年前走的。
ㅤㅤ于是,和阿太有关的记忆,还停留在两年前的冬天。正月过年,一家人回阿太的老宅摆新年酒,老宅难得热闹了一回。阿太硬是要塞红包给我,我试图拒绝,她一下子有些生气,提高嗓门非要我收下。我只得答应,她便立刻开心起来,要我再多吃点。
ㅤㅤ阿太的脾气,在整个村子都是有名的。可我印象中的阿太总是笑的,哪怕有时生气,也是故意摆给我们看,只要顺她意,她立刻就不生气了。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我已经不能找阿太对证了。
ㅤㅤ如果阿太知道这座老宅要被移成铁路,她会生气吗?似乎她这一生还没有见过铁路长什么样。纵使告诉她,有了铁路这里就会繁荣起来,她也一定会觉得没有一座宅子和一片林子来的可靠吧。
ㅤㅤ她在这间老宅住了大半辈子,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她信任呢?老宅是她和太爷爷有了五个孩子后,自己动手盖的。这个老宅的历史,就是写满了阿太回忆的历史。
ㅤㅤ现代社会里的我们,有多少人还拥有着这样一个老宅。
ㅤㅤ时兴的房子,大多是统一化的工业产物。要怎样的屋顶坡度,要多少层的地下停车库,窗户要按照工业规格严丝合缝建好。空调排出废气,垃圾扔到外面,我们不关心阳台上有没有落下什么植物的种子,也对邻居的生活一无所知。
ㅤㅤ母亲打开老宅的后门,一条小水渠把屋子温柔地抱住。各种苔藓和蕨类植物扎根在水渠边的泥土里,像铺了一条绿色的地毯。往上看就是山林的模样了,榉树、樟树、无患子树肩并着肩站成一片永恒。雨渐渐停了,水珠在绿色上凝结,让绿色变得更近浓稠,说不出像什么风格的画。
ㅤㅤ森林总是试图回归原本的常绿阔叶林样貌,它们在积极抗争人们的改造。
ㅤㅤ我想起一篇文章里面说:“繁华不是常态,也不常驻一地。人和事物总是相互吞纳、交流,没道理人类予取予夺永不失手。”
ㅤㅤ森林才是土地最初也是最终的面貌。而我们这些栖居者,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家就够了吧。所谓家,就是人、宅子,还有其他生命一起生长的空间。而日子,就是我们和房屋、和所有生灵共同度过的悠长时光。
ㅤㅤ雨终于停了。我们走出老宅,树林上空避雨的白鹭、牛背鹭们又开始飞行了。它们飞得不慌不忙,因为有家在下方等着它们。
ㅤㅤ我们沿着青石板路下山,告别老宅。与来时相比,只是塑料篮里多了三只竹笋。
ㅤㅤ下回再见会是什么时候?
ㅤㅤ我回头望望,看见一只橘色的猫跳上了老宅矮矮的围墙。我的目光和它的眼睛直直地相遇了。
ㅤㅤ它是否觉得我们形迹可疑?或许在它看来,我们才是闯入者。
(选自2022年5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文中插入对阿太的回忆,有何作用?
(2)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打开门,腐朽的木门发出呻吟,像是睡着的耄耋老人被吵醒。(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
②一条小水渠把屋子温柔地抱住。各种苔藓和蕨类植物扎根在水渠边的泥土里,像铺了一条绿色的地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文章写偶遇躲雨的测绘老伯这一情节可否删去?为什么?
(4)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老宅在消逝”为题,有什么妙处。
【答案】(1)插入与阿太有关的回忆,塑造了典型的农村阿太形象,展示出老宅不仅是家族曾经的住所,更是珍贵的记忆见证。
(2)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腐朽的木门被推开时的状态,也写出来老宅的安静。
②环境描写写出了老宅的清幽怡人,衬托出老宅的弥足珍贵。
(3)不能删去。这一情节虽然着墨不多,却很重要,引发了我对老宅未来的忧虑。
(4)标题写出了老宅的现状,引人警醒;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老宅在消逝,老宅所代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也将失去,随之失去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相互亲和的关系,富有深意。
(2)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腐朽的木门被推开时的状态,也写出来老宅的安静。
②环境描写写出了老宅的清幽怡人,衬托出老宅的弥足珍贵。
(3)不能删去。这一情节虽然着墨不多,却很重要,引发了我对老宅未来的忧虑。
(4)标题写出了老宅的现状,引人警醒;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老宅在消逝,老宅所代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也将失去,随之失去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相互亲和的关系,富有深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9 8:0:8组卷:34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长方形的就叫长条丘,荷叶状的叫荷叶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母亲自言自语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没有哪个愿意来种。
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⑪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根据时间线索,完成下面表格。时间 长丰大丘与春树塘 家人态度 儿时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爱 上世纪90年代起 田里杂草丛生,塘里堆满淤 ② 接到新初电话时 ① 高兴、欣喜 周末回家时 浮起新绿 ③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3)“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读着该句,此时的你一定会想到了丰收,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吟起下面选项中的哪两句,请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揣摩标题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途径,本文标题是:“与稻田重逢”,你认为好在哪里?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66引用:3难度:0.3 -
2.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嗅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3)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顾 扬 若 严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发布:2025/3/9 18:30:2组卷:7引用:2难度:0.0 -
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我煨①暖了,你离开的背影
吴钧尧 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你十个多月时,你妈妈出公差,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妈妈摆弄满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你看到五颜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着小腰、伸出小手去抓。余妈妈偷偷转身,努起嘴、皱着双眉,那表情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调动脸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赶快走”。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妈妈的表情真的挤出声音了。
②我回到七楼家里,望了眼楼下庭院。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距离只有短短半分钟,我却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思绪转回写作计划。傍晚,我到余妈妈家接你,余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一地,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你坐在客厅深处,灯光稀微。你四处张望,欲哭的表情里满是孤独、失望。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④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你当时被玩具吸引,没有回头。我很好奇,若你玩腻之后,会怎样搜寻我的背影。这让我想到我母亲。
⑤孩子,我很少与你说,小时候我也曾跟你一样,搜寻爸爸妈妈的背影。有一次,妈妈带我进城,我们到了堂姐的冰果店。我喜欢冰果店中陈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我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压根忘了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了。堂姐促狭地说:“你妈妈不要你了。”我慌慌张张,四处搜寻不到妈妈,竟相信了堂姐的话,凶猛地哭了。孩子,当时我相信妈妈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远的操场。孩子,你年岁渐长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看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
⑥下一回,凝望妈妈的背影时,我已经是“男人”了。
⑦高中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军人。
⑧新兵训练中,“五百米障碍”是最大的考验。它的项目有快跑、爬竿、跳壕沟、爬矮墙、持枪匍匐前进、通过低矮的铁丝网。一次操练,看见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攀爬两公尺高的“矮墙”,竟蹬不过去,一米六多的矮个,反而飞跃而过。我和战友不禁窃笑。等轮到自己上阵,正式戴上钢盔、系上腰带、背上枪,通过“五百米障碍”时,却在“矮墙”前手软脚重过不了关。
⑨当时,每逢假日,妈妈会不顾舟车劳顿来看我。她带来零食,看着我狼吞虎咽。我常想,当时妈妈的心中,必定是两难,________。
⑩每次分别,我都目送妈妈走上交通车,凝望微胖的妈妈蹒跚上车的背影。车子开动了,我看见妈妈频频挥手,好像在说,别送了,回去吧。
⑪孩子,交通车离开以后,我没有回到营舍,而是来到五百米障碍场苦练。先持装备爬竿,再战矮墙,我一次一次地挑战它。几天后,测验成绩出色,我望着妈妈上车的地方,喘着粗气说:“妈妈,我做到了!”
⑫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脚兽,快速奔向我。只是我已经站了起来,用一个儿子的独立姿态,轻轻煨暖妈妈的背影。
【注释】①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
在“赏美文•学写作”的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赏读《我煨暖了,你离开的身影》,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请你完成。
(1)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出妈妈“两难”的心理。(30字左右)
(2)这是一篇语言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6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