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习语】
材料一:【人民至上】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1个多小时7000多字的讲话中,“人民”出现86次,“民族”出现55次,“中国共产党”出现54次……
(1)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习总书记讲话中为什么“人民”出现频次最高?
材料二:【法治习语】2020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3)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国家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1)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国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④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等。
(2)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③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国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④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等。
(2)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③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1难度:0.2
相似题
-
1.近期,我市有不少细心的居民会发现,身边多了一道色彩“靓丽”的“风景线”——垃圾分类投放亭。然而,许多垃圾分类投放亭却成了摆设……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粗放,推进垃圾分类迟缓,增加了处理量和难度,造成每年数百亿元的损失。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缘于“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靠自发无惩戒”。
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针对身边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观点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只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就能完美推进垃圾分类。
观点二: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才能有效解决垃圾分类的难题。发布:2024/12/27 22:30:1组卷:5引用:5难度:0.2 -
2.这10来我国制定修订生物安全法,森林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首创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实施长江10年禁渔。从中我们感受到( )
发布:2024/12/28 0:0:1组卷:44引用:4难度:0.5 -
3.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新增“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材料传递出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是( )
发布:2024/12/28 4:0:1组卷:33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