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火炬设计“简约不简单”。火炬传递过程中,当两支火炬交接时,顶部 可紧密相扣,形似两手相握,①这既是设计上的奇妙创新这既是设计上的奇妙创新,又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 冬奥愿景。火炬选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降低了重量;内部使用能保证火炬在极寒天气中 正常使用的氢燃料,使火炬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体现出 ②“绿色”办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绿色”办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那么,圣火传递时,③会不会因为天冷风大而熄灭会不会因为天冷风大而熄灭?这是个科技问题。冬奥会火炬减压比高达几百倍,安全可靠性之高使其可在极寒天 气中使用,可抗风 10 级。轻量化、小型化的外形也非常适合在冬季跑步传递。
设计团队成员、北京东道品牌创意集团设计总监张玉龙说:“我们的设计从三个角度出发。奥运火炬接力传递的是一个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个符号高度凝练我们的奥运精 神,让每一个人看到这个符号都能激发热情与活力;冬奥会已经举办了多届,要能够更好地、更 鲜明地体现出北京冬奥会特点和精神也是一个难点;火炬接力标志要应用在不同的载体上,包 括电视、纸媒和新媒体,在任何媒体上达到整体视觉的一致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2)请根据第 2 段内容概括出文中画波浪线“我们的设计从三个角度出发”所说的三个角度,每处不超过 7 个字。
【考点】概括要点.
【答案】这既是设计上的奇妙创新;“绿色”办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会不会因为天冷风大而熄灭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①
②
(每点不超过30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10难度:0.8 -
2.根据以下文字,请给“非虚构散文”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产生于新世纪的“非虚构散文”是一种新的写作形态。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地上的亲人》从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叙述三个村庄亲人真实而复杂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基层社会的真实图景。但是有一些打着“非虚构写作”旗号的作品,缺乏散文文体应有的优美语言、修辞、文气、情采、格调、氛围,这样的作品读起来自然味同嚼蜡。发布:2025/1/1 4:0:1组卷:4引用:5难度:0.7 -
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发布:2025/1/2 6:30:3组卷:312引用:55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