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而协调各器官、系统的生命活动,使机体维持稳态并适应多变的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巴宾斯基反射是新生儿反射的一种,即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后跟向前轻划过新生儿足底外侧边缘,其大脚趾缓缓上翘,其余脚趾则呈扇形张开的反应。巴宾斯基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完整的)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 脊髓脊髓。
(2)近年来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大脑某区域神经元会分泌多巴胺,而这与不确定性奖励密切相关。当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发突触后膜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由负变正由负变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理由是神经递质只能由 突触前膜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
(3)研究发现,当突触间隙中递质增多时,受体的数量往往会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受体的下调,反之称为受体的上调。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功能。请从多巴胺受体和多巴胺含量两个角度解释“服药者必须长期服用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的原因: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紧密结合,阻断多巴胺重吸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的数量减少,突触后膜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下降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紧密结合,阻断多巴胺重吸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的数量减少,突触后膜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下降。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答案】(完整的)反射弧;脊髓;由负变正;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紧密结合,阻断多巴胺重吸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的数量减少,突触后膜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下降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为研究神经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含量 (g/L)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2)神经肌肉突触间,肌细胞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以
(5)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发布:2024/12/31 5:0:5组卷:4引用:2难度:0.6 -
2.被日光照射后,动物血液中的一种化学物质UCA大量增加。UCA可进入大脑神经元并转化成GLU(谷氨酸),GLU由神经末梢释放后,可激活与学习及记忆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4:30:1组卷:6引用:3难度:0.7 -
3.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5:30:3组卷:2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