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夜展,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装有月壤的收集容器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的月往返能力。“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养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如图甲),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1)进入月球轨道后,载有上升器的着陆器会择机着陆月面,按计划开展自动采样工作。
①者陆前,着陆器会在月面上空不停拍照,将信息输送给控制系统,由后者进行对比分析并确定最佳落月点,最后发出着陆指令。“控制系统”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BB(选填字母)。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②着陆器采用喷气式减速着陆。着陆过程中,着陆器应该 正向正向(选填“正向”或“背向”)月面喷气。
③着陆后,着陆器采用表钻结合的方式,既铲挖了月面表层土壤,又深孔钻取了月面至2米深处的“月壤柱”,月壤柱月壤柱样品对研究月球地质演化历史更有价值(选填“表面土壤”或“月壤柱“)。
(2)目前航空界公认的月壤平均密度约为1.6g/cm3,科学家据此为嫦娥五号设计了最多能装2kg月壤的收集容器。但本次带回来的月壤样品虽然装满容器,质量却仅有1731g,求该月壤样品的密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科学家计划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为人类登陆其它行星做好前期准备。月壤里含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可用于可控核聚变的燃料 23He 和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TiO3)。
①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 24He 的形式存在。 23He和 24He 属于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23He 和 24He 的区别是 中子数不同中子数不同。
②科学家设想用图乙流程来解决基地人员的供氧问题,同时获得飞船建造所需材料Ti。由图乙可以获得的正确结论有 ABAB。
A.本流程中氢气可以循环利用
B.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TiO3+H2高温__ Fe+TiO2+H2O
C.Ti的金属活动性强于Mg
D.在TiO2转化为TiCl4时,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火星与地球、火星与月球间的距离非常接近。未来,我国可在月球基地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N号”,与在地球发射相比,运载火箭携带的燃料将大幅减少,请从能量的角度予以解释:在月球上发射比在地球上发射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少;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无需克服大气摩擦做功,能量损耗少等在月球上发射比在地球上发射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少;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无需克服大气摩擦做功,能量损耗少等。
高温
_
_
【答案】B;正向;月壤柱;属于;中子数不同;AB;在月球上发射比在地球上发射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少;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无需克服大气摩擦做功,能量损耗少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1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小金分别将锌、氢氧化钠、硝酸银等固体药品加入到三支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如图为加入某固体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考虑离子的大小关系,则“
”表示
发布:2024/12/28 16:0:2组卷:54引用:3难度:0.5 -
2.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8 16:30:2组卷:55引用:5难度:0.5 -
3.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将褪色后的溶液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发布:2024/12/28 16:0:2组卷:7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