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在给我叠晾干的衣裳。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
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给我(添 惹 找)麻烦了。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①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帮你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拧 掀 拎)着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的。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看病时,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医生(严厉 严格 严肃)地说:“说不准啊。”母亲就有些凄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 么办呢?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长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我无语。
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母亲是怕我花钱。我硬是给她买了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的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我想起小时候,我看中什么,总闹着母亲给我买,从不曾考虑过,母亲是否有钱。我要得那么心安理得。母亲现在却把我的给予,当作是恩赐。
街边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搭了台子又唱又跳的。我站着看了会儿,一回头,不见了母亲。我慌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如果离开我,她将多么慌张!我不住地叫着“妈”,却见母亲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下,正东张西望着。看见我,她一脸惭愧,说:“妈眼神不好,怎么就找不到你了,你不会怪妈妈吧?”②我突然泪涌眼眶。我上前牵了母亲的手,像多年前,她牵着我的手一样,我不会再松开母亲的手。大街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
(作者:丁立梅有删改)(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词,用“〇”圈出来。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意思。
凄凄然:忧惧;忧伤的样子。忧惧;忧伤的样子。
天经地义:指天地间理所当然而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指天地间理所当然而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
(3)文章巧妙地以“现实与往事穿插”的方式,写了母女相处的事情。请梳理出三件相似的事件中母女不同的心理,进行简要概括,填写下表。

(4)“泪是最真实情感的流露”,细读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联系下上文,完成填空。
句①:母亲垂泪是因为 打碎了东西打碎了东西,表现了母亲 的悲伤、自责;的悲伤、自责;。
句②:“我”泪涌是因为 母亲走失了母亲走失了,表现了“我”委屈、惶恐的内心委屈、惶恐的内心。
(5)“如果可以这样爱你……”文章结尾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这样写的好处是 CC。
A.总结全文,表明了“我”很想调换角色,尝一尝做母亲的滋味。
B.点明主题,表达了“我”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C.与课题相照应,深化主题,既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又抒发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歉疚和回报之情。
(6)联系短文各个事件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表现,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答案】忧惧;忧伤的样子。;指天地间理所当然而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打碎了东西;的悲伤、自责;;母亲走失了;委屈、惶恐的内心;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4 8:0:8组卷:44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柏林》:发布:2025/3/13 9:0:2组卷:20引用:1难度:0.8 -
2.《悬石瀑布》 ①在一个阴沉沉的早晨,我驱车前往凤鸣山,只为一睹悬石瀑布的奇观。
②由于不是节假日,几乎看不到人影,听不到人声,非常安静。可是在这安静之外,我却分明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震耳欲聋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呢?我很好奇。
③往前走,山路右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那不是一般的清澈,而是让我叹服的清澈。怎么形容它呢?这么说吧,当我看着小溪,看到的是水中大小不一的石子,却忽略了水的存在。只有当我看到十几只鸭子在水里嬉戏游动时,我才恍然大悟似的想起这里有水。水把鸭子的整个身子冲得干干净净,鸭毛看上去非常光滑,惹人喜爱,有了一种想下去抚摸它们一下的冲动。水里的石子长年累月地被溪水冲洗着,都变成了极美的艺术品,如珍宝般,安静地躺在那里。
④往前走,那声音却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清晰,仿佛一大批出征的将士在呐喊。到了半山腰,出现了一大块平整的土地,我急切地往里走,猛然发现一个高10余米的裂隙状石洞出现在我们面前,洞顶夹着一块摇摇欲坠的巨石,如悬着一般,仿佛它随时都会掉下来。让人胆战心惊。石洞深约20米,往里看,山泉从崖顶飞泻下来,硕大的水帘惊得我目瞪口呆。原来这就是凤鸣山的悬石瀑布!
⑤我站在悬石下,抬头望着飞泻而下的瀑布,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瀑布像一匹匹脱缰的白马,势不可挡。而那响亮的瀑布声,犹如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呐喊,那是一种让我震撼的英雄气概。瀑布溅起的水花早已经打湿了我的衣衫,使得我和它如此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了一起。
⑥我一直相信,水是有生命的,而悬石瀑布更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终年不息地飞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你去与不去,它始终在那里。
⑦或许正因为凤鸣山有了这奇特的悬石瀑布,才有了更多的生命气息!
(1)“悬石瀑布”名字的由来在哪里?用“______”画一画。
(2)读③自然段,作者未写“悬石瀑布”却先写小溪,让人感受到溪水的
(3)读画“ ”的句子,听到清脆响亮的瀑布声,看到这幅壮观、奇特的景象,不由使人想起“诗仙”李白描写瀑布的名句:“
(4)本文是一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文,再读美文,感受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写一写站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巨石下观看瀑布的景象。发布:2025/3/13 9:0:2组卷:16引用:1难度:0.5 -
3.请你对课文中《童年》的片段作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发布:2025/3/13 8:30:2组卷:29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