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2021年11月3日,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53年,王大中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学习。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1956年,王大中改选了反应堆工程专业。王大中他们用几十台手摇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经过6年奋斗,于1964年成功建成反应堆。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我国缺乏人才和经验,但王大中说:“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选择科技领域的无人区。”他带领团队开启10MW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研发。当时有人提出燃料球技术可从国外购买,王大中与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自己做。最终,他带领的团队创造了世界奇迹。进入21世纪,他指导团队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之路,使先进核能技术成果获得了重大应用。60多年来,王大中带领团队走出了我国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成功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王大中倾情一生为核能,带给我们青少年哪些人生启迪?
(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使自己成为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至少两个方面。)

【答案】(1)要以王大中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树立集体意识,独立思考,勤于动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勇于实践,坚持不懈,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2)①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②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③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④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勇于向传统挑战;⑤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创新驱动逐梦太空】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将课堂“搬到”了中国空间站的天问实验舱,通过AR技术1:1在演播厅现场还原实验舱。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带领同学们“云”参观天问实验舱,引导更多青少年抬头仰望星空,在心里种下一颗颗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
    建成创新型强国,中学生应如何做?(答出2点即可)

    发布:2024/9/29 3:0:2组卷:2引用:1难度:0.3
  • 2.2022年10月13日,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环境减灾二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科研人员把书本上的理论再次成功应用到实践中。这启示我们(  )

    发布:2024/12/27 21:0:2组卷:0引用:4难度:0.8
  • 3.下面是李琪同学生活中的两个情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情景一:学校决定举办一场创意大赛,班主任正在动员同学参加,班长询问李琪要不要报名。
    (1)李琪应该:
     

    (2)你的理由是:
     

    情景二:提起高铁,中国人无不为之骄傲,有最初的时速200公里到如今的350公里,“中国速度”总是让世界为之感叹。李琪据此认为我国已经是科技强国了。
    (1)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2)理由:
     

    发布:2024/12/28 2:0:1组卷:5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