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系列实验:
资料一:以前人们认为人和动物只能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清化。即只使食物的形状颗粒大小发生变化,而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1773年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全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而胃液可以流入笼内。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对肉块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
材料二:1836年施旺进行了实验:他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
资料三:1857年,通过酵母制酒实验,李比希认为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巴斯特认为酶是有生命的物质。他们展开了争论。
资料四:1867年毕希纳偶然的一次实验:从死亡的酵母细胞中提取出一种物质,也能催化发酵。从而解决了上述争论。
资料五: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相继提取出多种酶,并证实其成分是蛋白质:20 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酶不是蛋白质。
(1)斯帕兰札尼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排除了 物理物理性消化对实验的干扰。
(2)华希纳实验证实了酶是 无生命无生命(选填“无生命”或“有生命“)的化学物质,从而解决了李比希和巴斯特的争论。
(3)下列关于物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②③②③。(选填序号)
①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②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③科学的发现是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答案】物理;无生命;②③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23 12:30:1组卷:46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温度计、试管、烧杯、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蒸馏水、碘液等。(注:实验室使用的α-淀粉酶适用温度为50~70℃)
【实验原理】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液会发生颜色反应,呈现蓝色。
【实验步骤】步骤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步骤一 取1mL可溶性淀粉溶液,在0℃中水浴5分钟 取1mL可溶性淀粉溶液,在60℃中水浴5分钟 取1mL可溶性淀粉溶液,在100℃中水浴5分钟 步骤二 取1mLα-淀粉酶溶液,在0℃中水浴5分钟 取1mLα-淀粉酶溶液,在60℃中水浴5分钟 取1mLα-淀粉酶溶液,在100℃中水浴5分钟 步骤三 混合可溶性淀粉溶液和α-淀粉酶溶液,在0℃中水浴5分钟 混合可溶性淀粉溶液和α-淀粉酶溶液,在60℃中水浴5分钟 混合可溶性淀粉溶液和α-淀粉酶溶液,在100℃中水浴5分钟 步骤四 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2)步骤一和步骤二可否省略?请说明理由
(3)如果要寻找α-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应如何设置温度进行后续实验。发布:2024/12/28 15:0:1组卷:18引用:2难度:0.5 -
2.酶的活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唾液淀粉酶进行如下实验:提示:蓝色的斐林试剂和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斐林试剂与淀粉却不会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麦芽糖的存在与否。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2)预测A试管加斐林试剂加热后的现象是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三支试管分别加1%的淀粉溶液1mL,蒸馏水1mL;
b.
c.然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唾液1mL;
d.五分钟后分别向三支试管滴加适量斐林试剂,观察现象。(请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发布:2024/12/28 15:0:1组卷:92引用:2难度:0.5 -
3.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试管中依次
加入物质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1ml盐酸溶液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水浴10分钟 37℃ 37℃ 37℃ 各滴入2滴
碘液后的现象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发布:2024/12/28 15:30:1组卷:36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