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用电子停表记录小车滑行的时间,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数字分别如图中所示。已知电子停表显示时间的方式为“小时:分:秒”,AC之间的距离x=80cm,B为AC的中点。
(1)小车从A运动到C所用时间为 55s。
(2)小车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616cm/s。
(3)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vAB<<vBC。
(4)如果小车还未到达C点小明就按下了停表,那么他测得的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将比真实值 大大。(选填“大”或“小”)
(5)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措施:减小斜面的倾角减小斜面的倾角。
【考点】平均速度.
【答案】5;16;<;大;减小斜面的倾角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37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5/9/19 18:30:1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2.如图甲所示,物理活动小组同学为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拍摄了钢球从O点下落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甲图可知:
(1)钢球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原因是 相同,通过的路程不同。
(2)钢球由B到C所用时间为 s,若钢球实际运动距离是照片上对应距离的10倍,则小球由B位置运动到C位置BC段的实际距离为 cm,由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得v=,得钢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若钢球在OA段的平均速度为0.9m/s,AC段的平均速度3.8m/s,则钢球在O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3)同组的小红想到,可以利用位置传感器更准确的测量物体的速度,如图乙中E为可在斜面上自由移动的小车,F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F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E与F的距离,利用计算机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小车由静止自由滑下时,乙图中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发布:2025/9/19 20:30:1组卷:53引用:1难度:0.5 -
3.甲、乙两同学从同一起跑线沿同一方向的两水平且平行的直赛道上做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v)-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同学的图线为直线。已知图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图中θ)越大,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一定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几何图形的面积(如图中阴影部分)代表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t4~t5时间内两图线平行。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发布:2025/9/19 13:30:2组卷:3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