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满树槐花飘香来
王漆ㅤㅤ①每年的五月都是鲜花繁盛的时节,各种花卉五颜六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ㅤㅤ②我最喜欢的还是槐花。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当年我居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门口有一条很宽的马路。听大人说,马路边曾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白杨树和梧桐树,不知是管理不善还是其他原因,反正蔫不拉几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城市里搞绿化建设,某一年,马路两侧种上了清一色的槐树,来年槐花盛开时,犹如一条鲜花怒放的走廊,又像是撑起两排翠绿、雪白相间的巨伞,十分壮观。那年我恰好出生。
ㅤㅤ③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邻居们就知道暖春离我们不远了,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ㅤㅤ④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傍晚,太阳还没完全落下山,下了班的,在家休息的,或是放了学的孩子便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孩子耐不住寂寞,围着槐树跑来跑去,又是捉迷藏,又是“过家家”,欢笑声在整条马路上回荡。不过这温馨的时光很短暂。槐花花期不长,一般十天八日,最多不超过半月。欣赏过后,邻居们便拿着竹竿,端着小盆开始采摘,高处够不着,干脆扛来梯子。褪去花朵的槐树像是卸去了沉重的负担,显得更加挺拔干练。它一定是在调整状态,积蓄力量,以便来年再现繁荣。
ㅤㅤ⑤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猪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五花肉最好,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
ㅤㅤ⑥槐树对人类的贡献是很无私的,美丽芳香的花让人既大饱眼福,也大快朵颐,并且生命力强,自然界里这样的物种并不是很多。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一气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曰“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高大的槐树上,挂着浓密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1)开头第①段对写槐花起什么作用?交代时令和百花盛开的景象,为下文写槐花作铺垫。交代时令和百花盛开的景象,为下文写槐花作铺垫。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其目的是什么?插叙。通过叙述当年“我”在大杂院与槐花的渊源,表明“我”喜欢槐花的原因,为下文“我”带着喜爱之情回忆与槐花有关的往事作铺垫。插叙。通过叙述当年“我”在大杂院与槐花的渊源,表明“我”喜欢槐花的原因,为下文“我”带着喜爱之情回忆与槐花有关的往事作铺垫。
(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 “发力”指集中使出力量。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骨朵从孕育到开放的过程。“发力”指集中使出力量。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骨朵从孕育到开放的过程。
②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 “档次”本义为“按一定标准分成的不同等级”。运用该词,极力夸赞了张家槐花包子的美味诱人。“档次”本义为“按一定标准分成的不同等级”。运用该词,极力夸赞了张家槐花包子的美味诱人。
(4)文章第②~⑤段主要从哪些角度写槐花?请简要概括。
“我”与槐花的渊源→①槐花给邻居们贡献清香槐花给邻居们贡献清香→②槐花给邻居们带来欢愉时光槐花给邻居们带来欢愉时光→③槐花让邻居们吃上了清香的包子。槐花让邻居们吃上了清香的包子。
(5)结尾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升华槐树的形象,突出槐树无私奉献寄寓祥瑞的美好形象;深化文章的主题,在赞美槐树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表达对大自然无私给予的感恩之情;呼应标题和开头,突出槐花花开之美丽壮观。升华槐树的形象,突出槐树无私奉献寄寓祥瑞的美好形象;深化文章的主题,在赞美槐树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表达对大自然无私给予的感恩之情;呼应标题和开头,突出槐花花开之美丽壮观。
【答案】交代时令和百花盛开的景象,为下文写槐花作铺垫。;插叙。通过叙述当年“我”在大杂院与槐花的渊源,表明“我”喜欢槐花的原因,为下文“我”带着喜爱之情回忆与槐花有关的往事作铺垫。;“发力”指集中使出力量。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骨朵从孕育到开放的过程。;“档次”本义为“按一定标准分成的不同等级”。运用该词,极力夸赞了张家槐花包子的美味诱人。;槐花给邻居们贡献清香;槐花给邻居们带来欢愉时光;槐花让邻居们吃上了清香的包子。;升华槐树的形象,突出槐树无私奉献寄寓祥瑞的美好形象;深化文章的主题,在赞美槐树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表达对大自然无私给予的感恩之情;呼应标题和开头,突出槐花花开之美丽壮观。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1 8:0:9组卷:37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课外阅读。
芭 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丛生。芭蕉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
(有删改)(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春天的意味正浓。
②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3)这篇短文主要从
(4)为了强化读者对芭蕉的认识,作者还引用了著名女词人
(5)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发布:2025/3/13 9:30:1组卷:8引用:1难度:0.3 -
2.草原情 还清楚地记得我初见草原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感动,竟有一种涤荡心灵的感触,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广袤无垠。
盛夏的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无穷无尽地向远方延伸,和天边连成一片。一座座蒙古包,宛如海洋中的点点白帆。草儿青青,一碧千里,悠闲自在的牛羊在草地上流动;天蓝欲滴,白云飘荡,一缕缕野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置身其中,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世外的神圣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但充满诱惑力的,却是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宽厚和那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篝火聚会,真正地让我体验到了那浓郁的民族风情。欢腾的草原上飘着悠扬豪迈的歌声,马头琴的旋律在草原上回荡。身着民族服装的蒙古族人民跳着优美的安代舞,强健的摔跤手表演着蒙古式摔跤。更有精湛的马术和射箭让你叹为观止。如果您有兴趣,还可以身着他们的服装加入其中,去亲身体验蒙古族的风情,在意趣盎然间,尽情领略着醉人的草原风光,释放着美的激情。
欢腾过后,等待我们的是满桌热气腾腾的手抓肉,银色的酒具盛着浓烈的美酒,悠扬的祝酒歌再次响起: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朋友请你尝一尝:这酒醇正,这活绵厚。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
美酒和歌声点燃激情,热情豪爽的草原人展露着他们宽厚的胸襟!
风光旖旎的大草原,你有着宁净致远的美丽,我爱你!勇敢豪放的草原人,你有着古朴无华的纯真,祝福你!
(1)选择别具一格中“格”的正确解释。①规格,标准 ②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 ③击,打 A.激情点燃 B.惊喜感动 C.意趣盎然
(4)作者对草原的“情”体现在两个方面:作者爱草原,因为
(5)课文《草原》的结尾处老舍引用了一句诗,你还能想到有关草原的诗句有:发布:2025/3/13 10:0:1组卷:5引用:1难度:0.4 -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可爱的中国(节选)
方志敏 ①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②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亿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母亲哀痛的哭骂没有?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能怪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
③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应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唯一的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④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万里长城,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了中国民族无比伟大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被赶走而离去。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⑤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信,朋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刻不容缓:
②日新月异:
(2)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明媚 快乐 友爱 智慧 健康 富裕 笑容 欢歌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②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③难道我四亿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
(4)文中的“朋友”指的是
(5)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接连用了四个“难道”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
A.启发读者深思,唤醒全国的民众。
B.批评全国的民众。
C.吸引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文章第③自然段表达了作者
A.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B.对帝国主义的痛恨。
C.希望人们团结起来,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的愿望。发布:2025/3/13 10: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