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资料阅读题:
说起贝类,人们的脑海中可能马上就会浮现出几种知名贝类的样子:拥有宽大腹足的鲍、体型巨大的椰子涡螺、山野间随处可见的田螺,或是今日的物种日历主角,拥有一个好名字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 iculata)。
福寿螺是一种大型的淡水螺,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及拉普拉塔平原。它们食谱广泛,主要以植物、有机碎屑和动物尸体为食,不过它们更偏爱取食各种水生植物。
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只需要50天就可达到性成熟。福寿螺是雌雄异体,且为体内受精。在温暖的热带地区福寿螺一年之内都可以进行繁殖。在交配结束后约一周,雌螺便会产卵,它们产下的一个卵块内包含有200~500枚卵。较高的产卵量和后代较短的性成熟时间赋予了福寿螺惊人的繁殖能力。据估算,一对福寿螺一年就可以产生数以万计的后代。
福寿螺巨大的个体、可观的含肉量以及它们惊人的繁殖速度让人们看到了它们的养殖潜力。1981年,福寿螺被引入中国大陆。随后又在包括菲律宾、越南、日本和泰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进行养殖。一时间,各国各地都掀起了福寿螺的养殖热潮。
养着养着,人们发现,福寿螺的肉质不佳,难以赢得食客的青睐。于是养殖户们纷纷弃养,被弃养的福寿螺逐渐扩散到田间、水渠等地。食性较杂的福寿螺以各个河道、水塘、稻田等为据点,啃食着它们能接触到的几乎任何植物。
福寿螺的危害首先在水稻种殖业中体现出来。饥不择食的福寿螺啃食水稻,造成水稻减产。此外,福寿螺也会侵害处于阴湿环境中的茨实、菱角、甘薯、慈姑、紫云英和水生蔬菜。这场由福寿螺引发的生态灾难,可谓来势汹汹,在弃养风潮开始之前就已初现端倪。
引进福寿螺养殖的众多地区大多都损失惨重。2000年,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IUCN)将福寿螺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为了控制福寿螺,人们想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甚至化学防治等多种办法。对于福寿螺这种拥有惊人繁殖力的入侵生物来说,在其原产地之外并没有它们的天敌,未完全消灭它们就不能算是成功。
在福寿螺引入中国的十年后,又发现了其可以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被寄生。2006年5月至8月,北京陆续确诊了100余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这是一种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 is) 造成的寄生虫病,属于食源性寄生虫病。患者出现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经过调查,这100多名患者大多都曾食用过北京某餐馆的凉拌螺肉。这道以福寿螺为食材的凉菜并不将螺肉彻底煮熟,因为这样能保证螺肉的口感。随后,在对食材福寿螺的检测中,证实了广州管圆线虫的存在。一时间,全国各地食药监局发文禁止销售福寿螺。福寿螺的口碑遭遇断崖式下跌。
直到近两年,我们才陆续发现在河流湖泊中的草鱼、甲鱼等本土物种已经可以较好的捕食取食水草的福寿螺,这说明在近40年中,我国也有了福寿螺的天敌,或许福寿螺的种群数量在,未来可以受到控制。
我们无法确定福寿螺的故事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但是福寿螺的入侵并不是一个孤例,相似的故事还有互花米草、大米草、中华绒螯蟹、美洲牛蛙等。我们必须得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在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任何时候,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1)以下几种螺,与福寿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C
C

A.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B.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
C.明线瓶螺Pomacea lineata
D.苹果螺Malea pomum
(2)福寿螺体表带有坚硬的螺壳,属于
软体
软体
动物;其携带的广州管圆线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属于
线形
线形
动物,这种寄生虫会导致人类患寄生虫病。
(3)福寿螺1981年被引入中国后,由于其具有食性多样、
繁殖能力强
繁殖能力强
个体巨大
个体巨大
等特点,迅速适应了国内的生存环境,成为入侵生物,导致本地许多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4)请根据文中内容,写出一条和福寿螺有关的食物链:
水稻→福寿螺→草鱼
水稻→福寿螺→草鱼

(5)为了有效的防治福寿螺,A同学建议从南美洲引入它们的天敌蜗鸢,你赞同的他的想法吗?
不赞成
不赞成
。理由是
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6)除了福寿螺和田螺外,野外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种螺,关于取食螺类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写出一点即可)
要彻底煮熟再食用
要彻底煮熟再食用

【答案】C;软体;线形;繁殖能力强;个体巨大;水稻→福寿螺→草鱼;不赞成;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要彻底煮熟再食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6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
    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左右被植物体利用99%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其散失的途径如下:
    土壤中的水分→
     
    →根、茎、叶内的导管→
     
     
    →大气。

    发布:2024/12/26 1:0:5组卷:7引用:3难度:0.5
  • 2.移栽植物时需要去掉部分枝叶,下列措施涉及的生理活动与之相同的是(  )

    发布:2024/12/26 2:0:1组卷:22引用:2难度:0.6
  • 3.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6 1:0:5组卷:37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