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的《清明上河图》
冯骥才
ㅤㅤ①与我纠结了几十年的一幅画,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我是画山水出身,初识它时却给我以强大的震撼。一个画家居然敢于把一个城市画下来,古今中外惟有这位宋人张择端。而且这幅画无比的庞博和深厚,精确和传神,连街头上发情的驴、打盹的人和犄角沓旯的茅厕也全都收入画中!现在想来,我对它的痴迷与我对民俗兴趣的潜质分不开。当时我二十岁出头,气盛胆大,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发誓要把它临摹下来。
ㅤㅤ②我最初临摹《清明上河图》是失败的。我以为自己习画是从宋人院体画入手,临摹这幅画不会太难。但动手临摹才知道,除去画中的山石、树木和流水我画过,大量的民居、人物、舟车、店铺、家具、风俗事项和生活物品,都从未画过。不知道画法,很难下手。然而,我天性喜欢面对挑战,临摹此图时,偏偏选择画中最复杂的一段——虹桥,以为拿下这一环节,便可包揽全卷。谁料这不足两尺的画面上竟拥挤着上百个人物。各人各态,小不及寸,手脚如同米粒。这些人物挤在一起,相互交错,彼此遮翳;倘若错位,哪怕差之分毫,也会乱了一片。这一切只有经过临摹,才明白其中无比的高超。于是画过了虹桥这一段,便搁下笔,一时有被此画打败之感。
ㅤㅤ③重新燃起临摹《清明上河图》的决心,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我从事的仿古工作中途停止了,有很多的时间,可用来临摹这幅绘画史上的巨制。我做好充分准备,先自制一个玻璃台面的小桌,下置台灯,把用硫酸纸勾描下来的白描全图铺在玻璃上,敷以素绢;待电灯一开,画面清晰地照在绢上,这样再对照印刷品临摹就不会错位了。可是我没有张择端用的那种秃笔,怎么办?我琢磨出一个好办法,用火柴吹灭后的余烬烧去毛笔锋毫的虚尖,这种人造秃笔画出来的线条,竟然像历时久矣的老笔一样苍劲。同时,我还对《清明上河图》中的各种技法悉心揣摩,先要另纸练习,直到有了把握,才敢上手临摹。这样,始自卷尾,由左向右,一路下来,愈画愈顺,感觉自己的画笔随同张择端一起穿街入巷,游逛百店,与往来行人摩肩擦背,推推搡搡。待走出城门,徜徉在人群中,我感觉完成这幅巨画的临摹应无问题时,忽然出了一件意外的事。
ㅤㅤ④一天,我的邻居引来一位美籍华人说要看画。据说这位来访者是位作家。我当时还没有从事文学创作,对作家心怀神秘和景仰,遂将正在临摹中的《清明上河图》给她看。画幅太长,画面低垂,我正想把画放在桌上,谁料她突然跪下来看,那种虔诚之态使我大吃一惊。当她说如果她“有这样一幅画,就会什么也不再要了。”我被深深打动,以为真的遇到艺术上的知音,当即说我给你画一幅吧。
ㅤㅤ⑤艺术的动力常常是被感动。于是我放下手中画了一小半的《清明上河图》,第二天就去买绢和裁绢,用红茶兑上胶矾,一遍遍把绢染黄染旧染匀,再在屋中架起竹竿,系上麻绳晾绢。那条绢有五米多长,便折来折去地在我小小房间的半空中“游走”。此时的我对这幅画临摹的正是得心应手,动笔画起来很流畅,对自己也很满意。天天白日上班,夜里临摹,直至更深夜半。嘴里嚼着馒头咸菜,却把心里的劲儿全给了这幅画。那年我三十二岁,精力充沛,一口气干下去,到了完成那日,便买了一瓶通化的红葡萄酒庆祝一番掐指一算居然用一年零三个月!
ㅤㅤ⑥但不久唐山大地震来了,我家被毁,墙倒屋塌,人爬出来后,心里犹然惦着那画。地震后的几天,我钻进废墟寻找衣服和被褥时,冒险将它挖出来。所幸的是我一直把它放在一个细长的装饼干的铁筒里,又搁在书桌抽屉最下一层,故而完好无损。这画随我一起逃过一劫,与我是一般寻常的关系吗?
ㅤㅤ⑦此后,一些朋友看了这幅无比繁复的巨画,劝我不要给那位美籍华人。我执意说:“答应人家了,哪能说了不算?”
ㅤㅤ⑧待到1978年,那位美籍华人来到中国,从我手中拿过这幅画的一瞬,心里真有点舍不得。我觉得她是从我心中拿走的。她大概看出我的感受,说她一定请专业摄影师拍一套照片给我。此后,她来信说这幅画已镶在她家纽约曼哈顿第五大街客厅的墙上,还是请华盛顿一家博物馆制作的镜框呢。信中夹了几张这幅画的照片,却是用傻瓜相机拍的,光线很暗,而且也不完整。
ㅤㅤ⑨1985年我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笔会,中间抽暇去纽约看她,也看我的画。我的画的确堂而皇之被镶在一个巨大又讲究的镜框里,内装暗灯,柔和的光照在画中那神态各异的五百多个人物的身上。每个人物我都熟悉,好似“熟人”。虽是临摹,却觉得像是自己画的。我对她说别忘了给一套照片做纪念。但她说这幅画被固定在镜框内,无法再取下拍照了。属于她的,她全有了:属于我的,一点也没有。那时,中国的画家还不懂得画可以卖钱,无论求画与送画,全凭情之所至,所谓“秀才人情纸半张”。一时我有被掠夺的感觉,而且被掠得空空荡荡。它毕竟是我用年轻生命中整整的一年换来的!
ㅤㅤ⑩写到这里,一定有人说,你很笨,叫人弄走这样一幅大画!
ㅤㅤ⑪我想说,受骗多半源自一种信任或感动。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并没有人拿走,还在我身上。而且,还有这未完成的小半卷的《清明上河图》,藏于画室,自我见证。
摘自《新民晚报》2022年03月16日(有删减)(1)选文围绕“我的《清明上河图》”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并填空。
初识《清明上河图》,感到震撼并发誓临摹→①
初次临拳“虹桥”部分,感到挫败
初次临拳“虹桥”部分,感到挫败
→准备充分再临摹,越画越顺→②
临摹并赠送《清明上河图》,欲拍照留念却不可得。
临摹并赠送《清明上河图》,欲拍照留念却不可得。

(2)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段中画线句子。
这样,始自卷尾,由左向右,一路下来,愈画愈顺,感觉自己的画笔随同张择端一起穿街入巷,游逛百店,与往来行人摩肩擦背,推推搡搡。
(3)文章主要写“我”临摹《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但第⑥段提到了唐山大地震,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结尾处写到“一时我有被掠夺的感觉,而且被掠得空空荡荡”,却又称“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并没有人拿走,还在我身上”,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这样表述是否矛盾?《清明上河图》承载了“我”哪些情感?

【答案】初次临拳“虹桥”部分,感到挫败;临摹并赠送《清明上河图》,欲拍照留念却不可得。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7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腊八粥》)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判断对错)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32引用:3难度:0.0
  • 2.课外阅读。
    渴望      晓萌今年过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街上的孩子们好多人都有。男孩子们凑到一块儿会比赛,滑得最快最溜的那个,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晓萌就开始为自己的礼物作谋划。他给爸爸详尽描绘了一个人蹬上滑板车之后的愉快感觉。然后,他在作业本的反面尽可能准确地画出一辆滑板车的图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张价格调查表,上面开列着每个商场出售的滑板车的不同品牌、不同质地以及不同价格的清单。爸爸听完后,只是说一句:上学吧。晓萌愣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没见到爸爸的任何动静。为保险起见,他把那张滑板车价格调查表拿出来,用黑笔描得粗粗的,先搁在爸爸的枕头边,又用酱菜瓶压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晓萌心里想,爸爸肯定会看见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晓萌彻底伤心了,因为爸爸什么也没有买。晓萌在家里垂着头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书包,出门上学去了。
    (1)晓萌今年过生日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晓萌为自己的礼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谋划?想一想,在文中用“        ”画出来
    (3)第3段中画横线放、搁、压、粘三个动词表现了晓萌
     
    的心理。
    (4)《渴望》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发布:2025/3/13 4:0:1组卷:6引用:1难度:0.0
  • 3.课内阅读。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
     
    ,原因是
     
    。八儿看到如此颜色的粥,心里想到的是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引用:1难度:0.9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