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信息素(一类化学物质)与蚂蚁通讯的关系,兴趣小组饲养了一窝蚂蚁,包括1只蚁后与60只工蚁。实验前对蚂蚁进行一周饥饿处理,然后依次实施以下步骤:
①按图1实验装置,A杯是中转站,通过洁净、透明吸管与蚂蚁巢穴、B杯(有食物)、C杯(无食物)连接。15分钟,大多数蚂蚁爬向了B杯。
②用镊子快速交换吸管m、n的位置,连接方向不变。15分钟,观察、记录B杯、C杯中的蚂蚁数量。
③用镊子快速将m管换成新管p。15分钟,观察、记录B杯、C杯中的蚂蚁数量。
④按照以上方法步骤重复实验三次。
⑤把步骤②、③实验结果绘制成图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刺激蚂蚁寻找食物刺激蚂蚁寻找食物。
(2)步骤①中m、n两支吸管的长度应 相等相等。
(3)步骤②中,观察到蚂蚁优先选择进入m管,推测可能的原因:m管上有蚂蚁留下的信息素m管上有蚂蚁留下的信息素。
(4)分析图2的结果,可验证的假设是:蚂蚁分泌的信息素会影响蚂蚁的觅食路径蚂蚁分泌的信息素会影响蚂蚁的觅食路径。
(5)兴趣小组打算进一步探究蚂蚁觅食的口味,用杯和吸管设计实验装置(图3),从保证实验变量唯一的角度看,图中有两点不合理,请指出:①a、b、c、d、e五根吸管长度不相等a、b、c、d、e五根吸管长度不相等;②蚂蚁从k管出发,到其他五个吸管入口距离不同蚂蚁从k管出发,到其他五个吸管入口距离不同。
(6)蚂蚁营群居生活,有明确的 分工分工,如,工蚁负责觅食,蚁后负责繁育后代等,这属于 社会社会行为。上述探究实验是动物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除了这种方式,请再列举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声音(动作)声音(动作)。
【考点】探究蚂蚁的行为(如通讯).
【答案】刺激蚂蚁寻找食物;相等;m管上有蚂蚁留下的信息素;蚂蚁分泌的信息素会影响蚂蚁的觅食路径;a、b、c、d、e五根吸管长度不相等;蚂蚁从k管出发,到其他五个吸管入口距离不同;分工;社会;声音(动作)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7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下列关于“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0/24 5:0:2组卷:35引用:7难度:0.7 -
2.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中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1)在竹筒两端分别滴加糖水和清水的目的是
(2)本实验的变量是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预测②: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5)完成本实验后,蚂蚁应该怎样处理?发布:2024/10/24 21:0:1组卷:40引用:3难度:0.7 -
3.为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步骤一: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A、B、C三个小岛。A、B岛与A、C岛间用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形成桥①和桥②(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饥饿的蚂蚁放在A岛处,B岛放食物,C岛不放食物,让蚂蚁自由通过桥①和桥②,大多数蚂蚁爬向了B岛。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对换,大多数蚂蚁爬向了C岛。
(1)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2)完成步骤二后,桥①和桥②的唯一区别是:
(3)完成步骤三后可以推测,蚂蚁靠
(4)完成步骤二后在不干扰蚂蚁活动的情况下给桥①滴洒香水,蚂蚁队伍出现混乱状态,短时间内不能准确走向目的地,可能的原因是
(5)该小组完成步骤三后进行了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发布:2024/10/24 20:0:2组卷:55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