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十三五”期间,国产航母等一批国之重器相继诞生,5G通信等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下,我国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的风险。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必须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路子,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请你为我国怎样“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出谋划策。
材料三:某校期中考试,围绕科教兴国设置了一道题,其中有一问是这样的:联系自身,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以下是部分同学给出的答案:
小科: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随时等待国家的召唤……
小继:我未来要考上北航,造C919那样的国产大飞机……
小明:我觉得创新精神应体现在平时学习、生活的具体行动中……
(3)在上述同学的答案中任选其一,深入、具体地将其补充、完善。
【答案】(1)我国当前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2)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的意识,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弘扬创新精神等。
(3)示例:选择小明的观点。我觉得培养创新精神应体现在平时学习、生活的具体行动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做题时,不因得出答案就终止探索,能否想想有没有其他做法?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已有的做法是否每一步都有依据等等。
(2)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的意识,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弘扬创新精神等。
(3)示例:选择小明的观点。我觉得培养创新精神应体现在平时学习、生活的具体行动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做题时,不因得出答案就终止探索,能否想想有没有其他做法?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已有的做法是否每一步都有依据等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重要战略领域凝聚和培养一批建制化的科技创新力量。这说明了( )
发布:2024/12/27 22:30:1组卷:3引用:3难度:0.8 -
2.【方式创新健康发展】
材料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引擎,对经济发展起“乘数效应”。如“神州”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C919大飞机研制成功、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等科技创新;电商平台、共享经济等模式创新,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材料二:近年来,美国打压中国的全球通讯行业巨头--华为公司,禁止美国各大科技公司向华为供应芯片,切断华为更新最新操作系统的通道。然而华为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凭借自己强劲的科技实力,使其5G网络通信技术傲立于世界巅峰,并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海思麒麟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我们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答两点即可)发布:2024/12/27 22:0:1组卷:15引用:3难度:0.5 -
3.《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实现这一目标需的有效措施有( )
①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
②国家依赖国外技术人才,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③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④国家淘汰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发布:2024/12/27 22:30:1组卷:3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