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和绿藻常共存于同一水体环境,绿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难被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
(1)调查水域中的 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微囊藻产生的藻毒素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造成水生动物的中毒和死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其 稳定性稳定性。
(2)研究者在不同时期来集湖水样本,测定微囊藻及部分水生动物可食用组织的藻毒素含量,结果如表。
水生生物种类 | 分布 | 食性 | 藻毒素含量(μg/g干重) | |
微囊藻暴发初期 | 微囊藻暴发期 | |||
微囊藻 | 浮游 | - | 2.03 | 7.14 |
铜锈环棱螺 | 底栖 | 以有机碎屑、浮游藻类等为食 | 0.63 | 3.69 |
鲢鱼 | 水体上层 | 主要以浮游藻类为食 | 1.05 | 12.936 |
翘嘴红鲌 | 水体中上层 | 以鱼、虾为食 | 1.11 | 35.91 |
鲤鱼 | 水体下层 | 以有机碎屑、幼螺、藻类等为食 | 0.47 | 11.07 |
垂直
垂直
结构。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
的结果。推测调查水域的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 翘嘴红鲌
翘嘴红鲌
,理由是 藻毒素很难降解。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其相对含量越高
藻毒素很难降解。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其相对含量越高
。(3)研究者获得一株棕鞭毛虫(以浮游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为研究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清除能力和降解藻毒素的效果,采集表层下40cm的富营养化湖水注入透光透析袋中,添加棕鞭毛虫后放置于原位,进行实验,结果如图。

①对照组的处理是
不添加棕鞭毛虫,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不添加棕鞭毛虫,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②实验结果表明,棕鞭毛虫能够
降解
降解
水体中的藻毒素。有人认为,微囊藻在生存压力下会释放更多的藻毒素。为使实验结果更严谨,还应检测的两组数据是 微囊藻纯培养组以及微囊藻和棕鞭毛虫共培养组的藻毒素含量
微囊藻纯培养组以及微囊藻和棕鞭毛虫共培养组的藻毒素含量
。③由图可知,棕鞭毛虫对湖泊群落的影响是
促使了以蓝细菌为优势类群向以绿藻和其他藻类为主的群落的演替,改善了群落结构
促使了以蓝细菌为优势类群向以绿藻和其他藻类为主的群落的演替,改善了群落结构
。(4)若要将棕鞭毛虫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
检测棕鞭毛虫对微囊藻数量的影响;棕鞭毛虫降解藻毒素的机制;其他生态因素对棕鞭毛虫治理效果的影响
检测棕鞭毛虫对微囊藻数量的影响;棕鞭毛虫降解藻毒素的机制;其他生态因素对棕鞭毛虫治理效果的影响
。【答案】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稳定性;垂直;协同进化;翘嘴红鲌;藻毒素很难降解。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其相对含量越高;不添加棕鞭毛虫,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降解;微囊藻纯培养组以及微囊藻和棕鞭毛虫共培养组的藻毒素含量;促使了以蓝细菌为优势类群向以绿藻和其他藻类为主的群落的演替,改善了群落结构;检测棕鞭毛虫对微囊藻数量的影响;棕鞭毛虫降解藻毒素的机制;其他生态因素对棕鞭毛虫治理效果的影响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8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为减少某河流中N、P含量过高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他们选择其中3种植物a、b、c,将其分别置于条件相同的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如表:
植物种类 N吸收量相对值 P吸收量相对值 浮水植物a 22.3 1.7 浮水植物b 8.15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34引用:2难度:0.6 -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1:30:1组卷:40引用:8难度:0.7 -
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1:0:6组卷:10引用:5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