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文段,作答小题。
甲 A是一位瘦弱的如同林肯般的人物,身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弯曲,披着一头很长的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锐的眼睛,还有高鼻梁和突出的颧骨。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点的机会。我第二次见A正当傍晚时候,A光着头在街上散步,一壁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一壁热切地做着手势。我认不出是A,直到人家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购买他的首级,可是A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们一同散步呢。
乙 据说B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九二八年春间的事情。B匿居在一个乡村,和哥老会的弟兄们密谋起事,恰巧县政府的收粮员到来。B 率领着几个乡民,亲手用自己的刀把那些收粮员杀死,并把他们的卫队缴械,这样,B获得了手枪和步枪,武装B的第一支农民军队。B在哥老会中的声望,是全国皆知的。据红军说,B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B精通门槛中的礼节和术语。B擅长口才,据李长林说“B讲话时能够把‘死人变成活人’”。
丙 目前,所有中国的红军领袖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会比C更声名显著,更神秘。关于C的事,外间很少知道。一般人只知道B是湖北某地的一个窑工。蒋介石曾对C施过文明的鞭笞。最近南京的飞机访问红军阵线时,散下许多传单,引诱红军离队,许诺每个红军携枪归向国民党时,得赏一百元。可是在这里,C的孩子气的双肩上,还高踞着一颗头。对于这颗头,南京政府的估价,并不少于彭德怀的头。
(1)上面文段都写到了人物,甲中的A是 毛泽东毛泽东,乙中的B是 贺龙贺龙,丙中的C是 徐海东徐海东。
(2)班级举办“读经典•品形象”阅读分享活动,请你从以上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简要介绍名著中该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毛泽东;贺龙;徐海东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A)红军告诉我,除了在川西的经验以外,他们到处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大军未到,名声早就已经传到,常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当然,他们对红军的政纲是很少有什么概念的,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支“穷人的军队”。这就够了。毛泽东笑着告诉我有一个这样的代表团来欢迎“苏维埃先生”!但是这些人并不比福建军阀卢兴邦更无知,后者曾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
(B)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以上文字选自
(2)根据两段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红军”的特点。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4引用:4难度:0.6 -
2.某班举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请根据阅读积累,将阅读记录卡补充完整。
阅读记录卡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1)
国籍:美国
标题解读:作者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发生、发展的原因,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2)书名:《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
国籍:(3)
作品内容: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如(4)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27引用:4难度:0.8 -
3.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的叙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4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