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我想让他们听到我的掌声(崔修建) ①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赛场外,有一位始终坐在轮椅上的很特别的观众,叫榙比雅,她来自利比亚,自幼失去了双腿,只读了5 年书,她现在是一家花店里临时工,每个月只能赚到少得十分可怜薪水。连行走都很吃力的她,却是一个十足的体育迷,无论是各种球类运动,还是田径运动,她都很喜欢。只要有机会,她就想方设法来看比赛。
②今年七月,她毅然花掉自己这几年辛苦积攒的全部积蓄,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伦敦。然而,近在咫尺的赛场,她却无法进去,因为此刻囊中羞涩的她,已经买不起最廉价的一张进场观看比赛的门票,对此,她似乎一点儿也没有沮丧,因为她欣喜地发现,还有一些不要门票的比赛,比如马拉松比赛。
③为了能够挑选到一个最佳观赏比赛的位置,她提前一周,摇着轮椅,顶着烈日,细心地探查了马拉松比赛的路线。当她确定了一处最佳观看点后,她激动地摆着双臂,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鹰。
④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比赛开始前两天,她感冒了,吃药、打针,都没有退去高烧。
⑤怎么办?难道真的就这样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视看比赛?那个念头只一闪,便被她掐灭了。她摇着轮椅早早地来到选好的地点,脸烧得通红,她仍没有丝毫的犹豫,服过药,便吃力地摇着轮椅早早地来到选好的地点,准备为每一位从自己面前跑过的运动员加油。
⑥当第一批地运动员压路过来时,她的周围的观众一同热烈地鼓掌、呐喊,仿佛自己也是一个健康无比,精力充沛的超级粉丝。
⑦随后,一拨拨运动员跑过来,她不停地为他们鼓掌,热情而执著。
⑧直到掌声欢送了最末一名运动员从身边跑过,她才瘫软地倒在轮椅上,蓦然发觉自己的高烧尚未退去,浑身烫得吓人。
⑨当一位记者惊讶地问她:“其实你完全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全景的转播,为什么偏要亲临现场观看比赛?”
⑩她微笑着回答:“我想让每一个从我身边跑过的人,都能听到我赞赏的掌声。”
“这对他们很重要么?”记者仍然有些不解。
“这对我很重要,虽然我今生再也无法健步如飞,我却可以坐在路边,把我由衷的赞美,热情地奉上。”她一脸的自豪,仿佛胸前挂着金灿灿的奖牌。
我不禁想到了台湾作家刘继荣女儿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没错,滚滚红尘中,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注定都只是平凡之辈,无论,我们怎么渴望,怎么努力,我们到最后可能无法成为渴望的英雄。然而,我们却不必因此面抱怨和叹息,而应该像塔雅那样,欣然坐路边这,为我们心中敬仰的英雄,敬献上我们热烈的掌声。纵然那掌声很轻很轻,似乎微不足道,但那掌声是发自肺腑的,是我们对英雄由衷的赞赏,更是我们对自己平凡生命的一种肯定。
仳离奥运会马拉桦比赛冠军的名字,我很快就忘记了。然而,那个在轮椅上拼命鼓掌的穿红衣服的女子塔比雅,却被我深深地记住了。隔着万水千山,电视机前的我,却分清晰地听到了她自信、热情的掌声,听到了一种生命从容淡定的声音。
(1)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在正确的一项下面画“ ”。
BB咫尺:A、无数尺,形容距离远;B、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C、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AA囊中羞涩:A、指口袋里的钱很少了,比喻经济困难;B、指衣服口袋破旧,不好意思见人;C、指衣服口袋里的东西不好看。
CC粉丝:A、中国觉的食品之一,又叫粉条丝;B、指所有观众;C、对运动、表演艺术或某名人的热心追随者或支持者。
CC红尘:A、红色泥土;B、各种飞扬的尘土;C、指人世间纷纷攘攘的社会生活。
(2)这篇文章是一偏 BB
A、抒情散文 B、叙事散文 C、哲理散文
(3)短文第9、10、11、12自然段采用的是 BB
A、人物动作描写 B、人物对话描写 C、人物心理描写
(4)短文是按 CC写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的发展顺序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的主人公是 塔比雅塔比雅。她的经济状况 很差很差,当时又在 利比亚做临时工利比亚做临时工,却花掉辛苦积攒的全部积蓄,坚持 来伦敦来伦敦看体育比赛。
(6)本来在家里可以盾电视直播,塔比雅偏 偏 到现场观看比赛,她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的意义又是什么?
让每一个从她身边跑过的人,都听到它的掌声;坐在轮椅上把由衷的赞美,热情地奉上。让每一个从她身边跑过的人,都听到它的掌声;坐在轮椅上把由衷的赞美,热情地奉上。
(7)短文第14 自然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便主题更鲜明、更具体、深刻。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便主题更鲜明、更具体、深刻。
【考点】记叙文.
【答案】B;A;C;C;B;B;C;塔比雅;很差;利比亚做临时工;来伦敦;让每一个从她身边跑过的人,都听到它的掌声;坐在轮椅上把由衷的赞美,热情地奉上。;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便主题更鲜明、更具体、深刻。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8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现代文阅读
一诺千金
秦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昌桥帮菜家推车。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想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唯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jǐn。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我们相处的那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tǎng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选文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tǎng
(2)在“借钱男生”、“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请说说理由。
(3)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
(4)文中向我借钱的那位男生除了守信用这一美德外,还有什么品质?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5)如果你是“我”的那位女朋友,看到本文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用60个左右的文字把它描述下来。发布:2025/3/13 14:0:1组卷:234引用:1难度:0.3 -
2.课外阅读。
第一次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失败 后退 消耗 容易
(4)这篇短文主要写
表达了作者
(5)概括写出下面四种人的态度:
①老奶奶的态度:
②妈妈的态度:
③小姑娘的态度:
④胡子爷爷的态度:
(6)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发布:2025/3/13 12:0:2组卷:61引用:2难度:0.2 -
3.课内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节
(3)“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 ②没有把握住 ③找不着 ④改变常态 ⑤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带点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
(4)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
(5)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6)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7)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
会说:
(8)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课文中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请你也试着对自己进行一段语言、动作描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发布:2025/3/13 12:0:2组卷:49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