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个问题探究实例:
【材料分析】
1925年,高特和戈来格尔用丙酮提取出红细胞膜上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据此,学生得出了细胞膜是由连续的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推论.
【提出问题】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应该怎么排列呢?
【背景知识】
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图-1)
【探究一】
如果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油-水”界面,“油-水”界面上磷脂分子的排列是什么样的呢?(结果如图-2)
【探究二】
如果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油-水”界面,
“油-水”界面上磷脂分子的排列是什么样的呢?(结果如图-2)
【推导结论】
(1)图-3中A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是油?水水
(2)请根据探究-1和探究-2的结果推导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在图-4中绘出其简图(片段).
(3)根据图-4所示结果,科学家利用纯磷脂制成“脂质体”,作为细胞模型.将“脂质体”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都没有变化.
①这一事实表明:水分子不能通过纯粹的磷脂双分子层水分子不能通过纯粹的磷脂双分子层.进一步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②彼德•阿格雷从人红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的膜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8道尔顿的膜蛋白--CHIP28,并证明它是一种“水通道蛋白”.请简述证明CHIP28确实与水分子运输有关的实验基本思路. 在“脂质体”中加入CHIP28,于清水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脂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在“脂质体”中加入CHIP28,于清水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脂质体”体积变化情况.
③有实验证明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该“脂质体”,若要使钾离子通过,则该“脂质体”模型中还需要具备哪些物质?相应的膜蛋白、ATP相应的膜蛋白、ATP.

【答案】水;水分子不能通过纯粹的磷脂双分子层;在“脂质体”中加入CHIP28,于清水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脂质体”体积变化情况;相应的膜蛋白、ATP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3引用:2难度:0.9
相似题
-
1.通过冷冻技术,细胞膜通常从某个断裂分开,结构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能得出( )
发布:2024/12/31 2:0:1组卷:28引用:14难度:0.9 -
2.科学家利用小鼠和人的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0 17:0:1组卷:6引用:2难度:0.5 -
3.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基础上,有人做了补充实验:用药物抑制细胞能量转换和蛋白质合成途径,对膜蛋白运动没有影响。但是当降低温度时,膜蛋白的扩散速率降低至原来的
~120。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110发布:2024/12/20 14:30:1组卷:68引用:10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