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水稻的穗大(A)对穗小(a)显性.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表现出穗小,应淘汰;基因型为AA或AaAA或Aa的个体表现出穗大,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
(2)水稻的晚熟(B)对早熟(b)显性,请回答利用现有纯合体水稻品种,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的问题.
①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和aabbaabb.两亲本杂交的目的是A和b基因集中到同一个体A和b基因集中到同一个体.
②将F1所结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水稻中表现为大穗早熟的几率是316316,在这些大穗早熟植株中约有1313是符合育种要求的.
3
16
3
16
1
3
1
3
【考点】杂交育种.
【答案】aa;AA或Aa;AABB;aabb;A和b基因集中到同一个体;;
3
16
1
3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09引用:7难度:0.5
相似题
-
1.杂交育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水稻为两性花、花小,因此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系是杂交育种的关键。中国科学家首创了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为核心的两系杂交水稻,如图表示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留种及获得F1杂交种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育种所涉及的原理是
(2)现有温敏雄性不育植株甲、乙,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依次为21℃、25℃(在环境温度高于起点温度时,植株可表现为雄性不育)。考虑到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制备水稻杂交种子时,最好选用植株
(3)在高温或长日照下,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仍有5~10%的自交结实率,导致制备的杂交种中混有纯合子。为解决该问题,杂交制种时,选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隐性纯合紫叶稻与雄性可育系显性纯合绿叶稻杂交,并在子代的秧苗期内剔除
(4)若水稻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1A2B1B2)控制,两对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A1、A2与B1、B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现将某雄性不育小穗稻与雄性可育小穗稻杂交,F1全表现为大穗,F1自交,F2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为
(5)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系(T)在高温下雄性不育,低温下可育。野生型(P)在高温、低温下均可育。与P相比,研究者在T中发现Os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为验证Os基因突变是导致T温敏雄性不育的原因,现进行转基因实验,选择的基因和导入植株分别是
a.P水稻来源的Os基因
b.T水稻来源的Os基因
c.P水稻
d.T水稻
e.转基因植株育性不受温度影响
f.转基因植株高温下雄性不育发布:2024/12/30 20:0:2组卷:11引用:3难度:0.6 -
2.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与水稻一样,小麦为两性花且花朵较小,用于人工杂交实验研究十分困难。以“小麦杂交之父”李振声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含有小麦雄性不育基因的植株——太谷核不育小麦,并从小麦12万个基因中精准定位了PG5这个雄性不育基因。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含该基因的花粉完全无法发育,且相对于可育基因为显性,科学家还通过转基因等技术验证了该基因的功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1/2 8:0:1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3.2017年袁隆平院士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该品系最早发现于野外)成功培育了具有耐盐、耐碱性状的高产杂交“海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1/28 11:0:3组卷:11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