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许多研究证明,运动可以增加大脑中掌管记忆的关键结构——海马的血流量和体积。锻炼者学习和短期记忆的能力明显高于不锻炼者。2016年5月,美国科学家在顶级科学期刊《细胞•代谢》上撰文指出,锻炼中分泌的一种蛋白分子可以进入大脑,使海马更多地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提高记忆能力。这项研究揭示了运动增强记忆的分子机制。
②记忆过程是神经科学的热门研究领域,目前还有很多基本问题没搞清楚,很多证据表明,记忆不是一个静态过程,不同于在计算机硬盘上存储照片写一次就永久地存下来;人的记忆是随着时间不断地回想,然后再记入的动态过程,要利用不断地回忆来巩固远期记忆。
③如果我们记忆的获得和巩固是个动态过程,那么,不断地回忆、写作和讲述就对维持记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随着人们衰老进程的推进,脑细胞和神经线路持续而缓慢地受到损伤,记忆逐渐模糊。不断地回忆可以刷新逐渐淡忘的记忆,把远期记忆从部分损坏的神经线路中提取出来,经加工修复后再存进相对完好的新线路中去。这样就能避免由于神经线路损坏造成某些事件的永久性记忆损失。
④目前神经科学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记忆的两步原理。目前神经科学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记忆的两步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人脑不断处理信息,把一部分日常经历的事件随机记下来。白天过后,脑子就记满了,这就要进行第二步,即通过睡眠来处理记忆,擦除大部分无用的记忆并巩固有用的部分睡眠来处理记忆,擦除大部分无用的记忆并巩固有用的部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猃,一觉醒来,觉得昨天发生的很多事件被理顺,并且记得更清楚了。这就是睡眠对记忆的作用。
⑤关于深睡与记忆的关系有个著名实验:让一群20来岁的哈佛大学的学生在实验室里睡觉,同时测量他们大脑的电信号(脑电)。当脑电信号显示学生进入深睡时,实验人员就会摇晃床,把深睡破坏成浅睡。如此一夜几次摇晃,虽然睡眠时间没变,深睡却缺失,只有浅睡和梦境。第二天测试,结果惊人。年轻聪明的哈佛生竟然变成“老人”,逻辑能力和短期记忆大大下降。当然,这个效果是短时的,只要第二天补充了睡眠,聪明哈佛生还是聪明哈佛生。
⑥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们的记忆。睡眠虽不是锻炼,但是良好睡眠的重要性超过一切脑力锻炼。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说明,进行经常性的体育运动,拥有高质量的睡眠,都会让你的记忆力大大提高。
(1)下列对记忆的表述,正确的是 BB
A.海马以更多地分泌蛋白分子的方式来提高记忆力。
B.远期记忆可以通过不断地回忆进行巩固。
C.随着衰老进程的推进,人们的记忆会无法挽回地丧失。
D.人脑会把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所有事件随机记忆下来。
(2)下列关于睡眠对记忆影响的分析,错误的是 CC
A.深睡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记忆。
C.长时间的睡眠有利于记忆。
B.晚上做梦可能会影响到记忆。
D.短期记忆的下降可以通过睡眠修复。
(3)下列对各段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DD
A.第①段——下定义
C.第④段——分类别
B.第②段——打比方
D.第⑤段——举例子
【答案】B;C;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1/3 7:0:1组卷:6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造园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展现着独特的风格。
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先,首先考虑的是静观与动观的问题。所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者留有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的网师园,妙在静中生趣;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奇在移步换景。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有画意。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塑品;美人峰细看才像;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以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分别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2)请分别概括1—4段的内容。
(3)第2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发布:2025/1/3 9:0:2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旗袍的起源
王贤笙《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华服饰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灿若星汉。肇始于20世纪民国时期的旗袍,以其体现的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
中华女性的着装一向是严肃的,“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无不体现对雍容华贵的追求,但女性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对美丽、浪漫的渴望,旗袍的出现或许因为如此吧。
关于旗袍的起源,学术界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主要观点大致有五种。第一种以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但也有学者认为:“民国旗袍虽然具有类似于旗女袍服的形式,却不再具有旗女袍服的涵义,如果完全认为民国旗袍是直接由旗女袍服发展而来,未免有失偏颇。”
第二种以袁杰英教授《中国旗袍》以及包铭新教授《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为代表,认为旗袍和旗女袍服有一定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中说:“有些人质疑旗袍是满族服饰,我认为这些认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汉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满族的袍和褂的历史渊源又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亦认为:“昔诸葛亮造筒袖铠……满洲之服,其筒袖铠之绪也。”将满族袍服的源头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服饰。
第三种以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为代表,认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宋、明时代,并不是只有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认为旗女袍服对民国旗袍有影响,但不认为二者有继承关系,认为民国旗袍称之为“旗”袍并不合适,他倡导旗袍改名为“祺袍”,并把“台北旗袍研究会”改名为“台北祺袍研究会”。多年以来,台湾服装界人士一直呼吁为“祺袍”正名。
第四种以卞向阳教授《论旗袍的流行起源》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它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搭配形式,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他同时认为“旗袍”名称的起源是一种“误称”,他认为较早倡导旗袍的群体是受西学影响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的都市新女性,她们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她们的祖先在清初经过流血抗争才为汉族妇女取得不穿满式服装的权利,她们不可能去复辟帝制时代的、异族压迫者的服饰,所以旗女袍服在民国复辟的条件并不具备。
第五种观点认为女子穿旗袍是蓄意模仿男子着装、醉心于男女平权的结果。张爱玲是这一观点的拥趸。她在《更衣记》里写道:“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最初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张爱玲一语中的,这一时期的旗袍使用直线裁制法,使胸、肩、腰、臀尽显平直,完全封杀了女人的曲线。此说将旗袍的兴起归因为男女平权的产物,这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旗袍承载着文明,追随着时代,凝结了整个民族上千年的服装文化精华,成为中华女性最具代表的传统服装。
(1)关于旗袍的起源,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周锡保认为旗袍是从旗女袍服直接发展而来的。
B.章太炎、崔荣荣都认为满族袍服本源为古代汉服。
C.袁杰英、包铭新和王宇清都认为旗袍和旗女袍服有继承关系。
D.卞向阳认为旗袍源于中西服饰交融,否认旗袍是旗女袍服的复辟。
(2)关于旗袍不起源于旗女袍服的原因解说,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崔荣荣认为汉族袍服历史悠久,是满族的袍和褂的渊源。
B.王宇清认为中国妇女袍服历史悠久,并不是只有清代旗女才穿袍服。
C.卞向阳认为汉族新女性没有理由复辟异族压迫者的服饰。
D.张爱玲认为是旗袍是清教徒的服饰,与清代旗女袍服无关。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旗袍的出现源于女性对雍容华贵的追求和对美丽、浪漫的渴望。
B.将“旗袍”改名为“祺袍”,本质上没有改变。
C.最初的旗袍尽显平直,完全封杀了女人的曲线,以致于当时的妇女排斥女性化的一切。
D.前三种有关旗袍的起源说,其代表性观点都肯定了旗袍与旗女袍服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发布:2025/1/3 9:0:2组卷:5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②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③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④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时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⑤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⑥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1)“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中“这一时刻”指的是
A.2002年12月30日
B.2003年10月15日
C.1957年10月4日
D.2005年10月12日
(2)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
(3)简述最后一句话独立成段的意义。发布:2025/1/3 9:0:2组卷:0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