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我们常吃的大米来源于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植物。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
1970年的一天,袁隆平的学生在海南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后被命名为“野败”。“野败”的雌蕊发育正常,雄蕊发育不完善,导致它不能正常产生花粉,无法自我结出果实。毫不起眼的“野败”却吸引了袁隆平院士的注意。袁院士将其他水稻与“野败”杂交,又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实验,实现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历史性突破。通过长时间艰苦的实验和选育,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高产“超级杂交水稻”,捍卫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1)“野败”不能正常产生花粉是 雄蕊发育不完善雄蕊发育不完善的结果。
(2)袁院士选择“野败”进行杂交育种实验,是想让后代稻株获得“野败”的一些特性,这个现象叫作 遗传遗传。
(3)结合我们本课所学内容,谈谈你从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中得到的发现和启示。
【考点】遗传与变异.
【答案】雄蕊发育不完善;遗传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7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