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奔向亲人的样子,是世间最美的图画。春运作为时代特定的产物,一头连着城市,①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往返之间,春运也有了“新常态”,“反向春运”应运而生,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重新看待春运。
2021年的春运,踏上旅途的不只有归乡的游子,② ,他们要与就地过年的子女团聚。春运是一个运输系统的“集大成者”,尤其是数字化运用的场景,更是比比皆是。网上订票、扫码支付、健康码进出站……诸如此类的数字化操作,对于很多老年人而言,都是待解的难题。
春运期间,③ 。铁路部门针对老年人提供了许多定制服务,保留并完善对老年人线下服务的面对面模式,推出多项老年旅客特色服务举措,在畅通老人们旅途的同时,帮助他们成功跨越春运服务的数字鸿沟。
(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7个字。
【考点】概括要点.
【答案】(1)①一头连着故乡
②也有逆向的老年乘客
③老人们的旅途十分畅通
(2)①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春运。
②不能忽视老人出行数字化的难题。
③春运期间数字鸿沟并未影响老人出行。
②也有逆向的老年乘客
③老人们的旅途十分畅通
(2)①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春运。
②不能忽视老人出行数字化的难题。
③春运期间数字鸿沟并未影响老人出行。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根据以下文字,请给“非虚构散文”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产生于新世纪的“非虚构散文”是一种新的写作形态。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地上的亲人》从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叙述三个村庄亲人真实而复杂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基层社会的真实图景。但是有一些打着“非虚构写作”旗号的作品,缺乏散文文体应有的优美语言、修辞、文气、情采、格调、氛围,这样的作品读起来自然味同嚼蜡。发布:2025/1/1 4:0:1组卷:4引用:5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①
②
(每点不超过30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10难度:0.8 -
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发布:2025/1/2 6:30:3组卷:312引用:55难度:0.7